他並沒有喝茶,禮貌笑著:

“有什麽…您就…直說吧。”

茶他必須接下,倘若他真因為太燙而摔碎了茶杯,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他不想和她鬧翻,換句話說,他不能。

接下茶但並不飲茶,代表了他的態度。

有時候根本不需要把話說得那麽直白,一些小細節已然說明了一切,他這個動作,也能為衛夫人節約不少說服他的時間。

衛燁再遲鈍也反應過來了,他看看突然變得陌生的母親又看看一臉好像什麽都知道的裴頌年:

“這不說得好好的嗎?”他了解裴頌年,知道他那時候的表情不對勁,於是直接看質問他媽媽:“媽!!你這是在幹嘛?!!我說了,我隻願意和他在一起啊,你不是也答應了嗎?”

衛夫人對兒子的不滿置若罔聞,她終於收起臉上那層未抵達眼底的淺薄笑意:“裴先生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和您說話就是不費勁。要是您剛才真把那杯茶給灑了,我還不知道怎麽辦呢。”

“我也能…理解您。”

裴頌年極有禮貌地回應道。

在飲茶禮儀裏,客人如果把茶杯摔破,或者把茶不小心潑出來,其實是一種和主人談崩,撕破臉的意思。

裴頌年當然不想和衛夫人撕破臉,畢竟就以兩個人的身份和階級來看,他自己不想,也不能。所以裴頌年…接了茶,他也必須接這個茶。

但即使接過了那杯滾燙的茶,他………也不能喝這個茶。

因為喝茶的話就代表另外一層意思。

這是一種很隱晦的意思:古代有過門茶的習俗,新娶的媳婦都會經過這麽一道。而在當時的情況下,身為衛燁的長輩,對方已明確以“滿茶”表明了不歡迎的情況下,裴頌年如果再喝下那茶,則代表他寧願喝下滾燙的茶,也要和衛燁在一起。

所以……裴頌年才不能喝茶。

他雖然接下茶,但放在一邊不喝。這種行為也明確表達自己不願意和衛夫人起矛盾,也不願意進這個門的態度。

衛夫人也接收到了他的意思,才會說裴頌年是個聰明人。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不費力氣。

裴頌年和衛夫人這種明裏暗裏的交談,一旁的衛燁完全……沒懂:“什麽茶?你們在說什麽?”

衛燁看著桌上被裴頌年端起又放下的茶杯,他好奇,伸手就要去端起來看看有什麽名堂。

一邊的裴頌年和他媽根本來不及製止他的動作,這邊衛燁剛碰上,手立馬被茶杯燙得鬆開,那隻價值不菲的茶杯也這樣碎在衛燁腳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