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吳軍臨陣換帥,鄧艾對談屯田(2 / 2)

呂蒙知道陸遜重擔落肩壓力大,艱難地抬手拍了拍陸遜,“伯言,大軍就交給你了。”

看著呂蒙離去,陸遜說不出的心酸和無奈。

他深吸一口氣,坐回座位,狠狠地盯著手中皺巴巴的書信,隨即揉成一團,眼神變得冷峻,

“行吧,先處理一下劉封這個難纏的家夥吧。”

......

“現北方多行屯田之法,或軍屯,或民屯皆有百般好處,以供軍需。曹操曾置下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秦人通過商鞅變法推行耕戰結合方能獲得兼並天下的基礎。漢武在邊疆施行屯田才能穩定西域,擴充版圖......”

鄧艾連日來與劉封交流,口齒也變得伶俐起來,口吃的毛病改善大半。

自從接到陸遜軍願意求和的書信後,劉封便不再想著與吳軍交兵的戰略,而是日日與鄧艾交流農業屯田的心得。

“士載說得太好了,曹操以一州之地竟能對抗占據青幽並冀的袁本初,這屯田之法著實也起到大作用啊。”

劉封翻看著鄧艾多年來屯田經驗的書簡,不禁感歎道。

鄧艾搬把小板凳坐在帥椅的劉封旁,繼續道:

“公仲兄所言甚是,曹操大破黃巾後,施行屯田,在許昌囤積糧草,荀彧為其穩定後方,才有了征戰四方的根本。

其實中原不比荊揚這般水網密布,每次大軍出征,轉運軍糧的兵士就要占了一半,耗費巨大。”

劉封放下竹簡,低頭沉思,曹老板赤壁之戰後,終其餘生也沒能再有機會南下,無法占據荊、揚之地,施行屯田之法。

隨即麵向鄧艾詢問道:“士載覺得,這南方各州施行屯田與北方又有何不同呢?”

這個問題似乎問到鄧艾的心裏去了,鄧艾聚精會神的回答:

“北方屯田好處在於地勢平坦,耕地廣闊,百姓集聚,缺點便是幹旱少水,土地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劉封看著此時煥發光彩的鄧艾,想到曆史上鄧艾真正是精通屯田的大家,司馬懿拔擢他到兩淮之地施行屯田,鄧艾實地調研、因地製宜,

考察山川河流,歸納總結利弊措施,竟然能夠在六七年時間內,在淮河土地上積蓄二千餘萬斛糧食,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

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實在是政績頗豐。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夠一直在三國後期,吳蜀聯盟的情況下,保持最強的實力,鄧艾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劉封收回思緒,繼續聽著鄧艾的分析。

“南方如若施行屯田,好處在於雨水充沛,河網密布便於灌溉。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南方地勢多丘陵,難有一馬平川的耕地資源。人口比較分散,容易產生洪澇。”

劉封暢然一笑,搖頭道:“這人口問題是與糧食產量掛鉤,南方耕地少,分散自然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民屯區,隻有率先實現軍屯增加糧食產量才是關鍵。”

鄧艾聞言麵露思索之狀,沉吟道:“將軍說的對,興修水利,墾辟荒野自然能夠解決南方屯田的問題。”

轉而疑惑道:“但是地勢起伏不平,既使有能力開辟大量田畝,但低處之水如何大麵積灌溉高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