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出山第一計:遠而示之近(1 / 2)

七日後。

席卷襄樊的大水漸漸退去。

雨後初晴,雖已入冬。山巒依然有翠綠之意。

一男子勒住馬頭,劍眉微蹙,眺望著兩岸山勢。

回首問道:“現已到了哪一地界呢?”

“回將軍,昨日就已進入荊州地麵,前方出了江口便是山都縣了。”

原來是劉封領著上庸萬餘部眾沿著沔水而下。

時近午後,暖風習習。

連日奔波趕路,劉封令將士暫且休整片刻。

“報!將軍,前方南陽方向,徐晃部正在圍攻四塚。兩軍正在混戰。”

“知道了,再探再報。”

“諾!”

一路上,劉封抽調營內一些最機靈精銳的騎兵充當斥候。

向南陽,襄樊多處派出哨探情報。

看來關羽應該已經中了徐晃避實就虛,聲東擊西之計了。

根據我對曹魏兵力部署的了解,現在的宛城大營是最空虛的,徐晃必定將大軍全部調出去圍攻關羽防線了。

偃城,四塚,圍頭幾處營寨怕是難保了,樊城包圍圈的北部防線馬上就要崩潰。

我現在即使急行軍趕去也是兵疲馬乏,救應不了四塚各處了,救也是雞肋,吃力不討好。

為今之計,不如圍魏救趙,奇襲徐晃宛城大營,然後分出一兵埋伏在途中。

你若退,我就打你個措手不及,兩路夾擊;你若不退,我就吃了你的宛城大營讓你無後路可歸。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縱使你徐晃能打探我從上庸前來支援樊城,也意料不到我會這麼快繞到你後方宛城大本營。

我現在再調一撥人馬以為疑兵,繼續奔赴樊城,亂人耳目,多豎旗幟,依山紮營。

“傳令下去,全軍調轉行軍方向,不去樊城,往北直奔宛城。

另外令申儀將軍繼續率本部人馬,多豎旗幟,以壯聲勢,馳援樊城。

白日偃旗息鼓前行,夜間人銜枚,馬裹蹄潛行向前。

但有違反軍令者,立即軍法處置,不容有誤。”劉封命傳令兵道。

“諾!”

如今我如果不橫插一手,徐晃這家夥馬上就要自己的名場麵,

長驅直入突破關羽的十重鹿角包圍圈。

奇跡般地解下樊城之圍了。

可惜了,曹老板的周亞夫要折在我手裏了。

......

稍晚時分,樊城戰場。

徐晃挺身血戰,身先士卒。

“隨我向前殺進營寨,有敢退後一步者,格殺勿論!”

魏軍將士群情激昂,奮力衝向蜀軍營寨柵口。

關平,廖化亦領軍來戰,霎時間雙方將士混戰廝殺一片,不在話下。

關羽剛率大軍到圍頭營寨支援,報說徐晃圍攻四塚甚急,自知中計。又唯恐樊城大營有失,立即調轉馬頭回軍。

其實在這樊城戰場上,北邊在樊城和宛城之間,關羽布置了三處防線互相照應,偃城,圍頭和四塚。

在這三處防線之外,關羽又另在樊城外圍設置了十道鹿角包圍網。

而且在漢江中還有荊州最強的江夏水師橫置在江麵上,切斷樊城襄陽與各地的聯絡。

如此層層密密的精心布置,已然是密不透風。

曆史上,徐晃就是在這樣的局麵下,奇跡般地長驅直入,突破包圍圈而沒有被反包圍殲滅,橫衝直撞擊退了關羽大軍,解下了樊城之圍。

難免曹操會誇讚其治兵嚴整有“周亞夫之風”。

轉眼間,夜幕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