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卷【九九歸一】第六八二章桃花汛(1 / 3)

次日便是天佑九年的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沈青便率領一彪人馬,護衛著薛乃營和胥千山趕赴太湖難看進行勘探。

一路上經過數個村落城池,隻有生民居住,卻既沒有楚軍駐防,也沒有秦軍占領,恍若是太平年間的安寧田園,讓兩人大為好奇。

見二人麵帶疑惑,沈青解釋道:“經過半年的清剿,江浙一帶已經沒有成建製的楚隊了,我帶了兩千精騎也隻是防患未然,並不是有什麼實際威脅。”

“聽王爺說,偶有楚國遊擊隊出沒?”胥千山輕聲問道。

“哦,見到這麼多人,他們都在不敢上岸,不妨事的。”沈青笑笑道。

“也就是說我們的計劃瞞不住楚國人了?”薛乃營插言道。

“應該是瞞不住。”沈青自信的一叉腰道:“正要他們知道呢!知道又何妨?二位不必考慮這些因素,隻管信任末將麾下的兒郎吧。”

兩人被他的自信感染,便不再擔心其它,開始全神貫注的查看起太湖的情形來……此湖碧波萬頃,即使是枯水季節也無法望到邊際,整個湖麵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具備了放水的先決條件。

唯一的問題在於,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蕩串連起,無異會大大分散水流。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得深挖河道,構築堤壩不可。

三日後又去勘踏那南麵的錢江,結果令兩人大喜過望……這條水量充沛湍急的大河,在神京城附近呈明顯的之字形,水流陡然加速擴大。一旦在拐角處決口,必會引來滔天大水。

又過了七天。兩人拿出了方案,他們否定了原先修築兩道土堤形成引水河道的方案,因為土築的堤岸無論夯得如何結實,也經不起洶湧浪濤的衝擊,是不可能修出一條引來滔天洪水地人工運河的。

唯有借助原有地河道體係,將其加深加闊。方才可以承受。並在河道交叉的地方修建大壩,通過其開合控製水流,或是聚水或是分洪,皆可控製。

具體的方案一出來。沈青便提請召開高層會議,將各方事務一一分配妥當,各方散去之後,整個河湖地區便熱火朝天的忙碌了起來……

正月十五日,秦軍出動三萬騎兵。驅趕楚國民眾離開該片區域,一方麵是為使楚軍遊擊隊無處藏身,以免工程遭到破壞;另一方麵也是保護民眾不要遭受池魚之殃。正月十八日,胥千山與第一軍準將師長秦頊,率領整師人馬,監督三十萬楚國精壯,分赴上遊十餘處指定地點。修築堤壩。分洪去水,使預備引水的河道得不到補給。水位急劇下降。在用數百台抽水車將河水徹底抽幹之後,民夫們便開始拓寬挖深河道……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隨著第一軍工程兵部隊地介入,大量優質炸藥被應用於作業之中,無異大大降低了工程難度。

與此同時,秦國大軍拔營,全部部隊開到神京城外圍的四麵山丘高地,一麵監視城內動向,嚴防楚軍突圍;另一麵督促民夫盡快加高護牆,按照薛乃營的測算,護牆最低處也不得低於四丈,否則就會波及神京城以外的地區,造成水澇災害。

城外如此動靜,自然引起了城內人地注意,諸烈與匆匆趕來的建康帝攀上百尺高的望塔,用千裏鏡觀察著秦軍的一舉一動。

“秦軍要有大動作啊……”就連絲毫不通軍事的建康帝,也看地明明白白,輕聲問道:“國老,您說他們要幹嗎?”

國老便是對諸烈的尊稱,隻見他麵色鐵青道:“依老臣之見,秦軍八成是要用水攻的。”

“水攻?”建康帝吃驚道:“怎麼個攻法?”

“陛下請看他們在城外圈起的圍牆像什麼?”諸烈沉聲問道。

“像個水盆。”建康帝不禁打個機靈。

“不錯。”上柱國頷首道:“這些日子流入護城河水量明顯減少,據老臣推測,秦軍應該是截斷了上流的河水。”

“他、他們要幹嘛?”建康帝舌頭打結道。

“蓄水。”諸烈雖然猜錯了,但從效果上講,沒有任何差異。

建康帝麵色蒼白道:“他們要引水淹了神京城嗎?”說完腦海中便浮現出大水淹沒皇宮,自己在汪洋中漂泊的景象,不由心中呻吟道:我還不會遊泳呢……

見他這幅不長出息的模樣,諸烈搖搖頭道:“應該不至於淹沒。我們地城牆最低處也有十四丈高,再大地水又能奈我何呢?”

“洪水真的沒不過城牆嗎?”建康帝麵上重新浮起希翼之色,激動問道:“國老可以保證嗎?”半年地圍城,已經將皇帝陛下好容易聚集起來的勇氣消磨殆盡了。“他們不是在修築圍牆嗎?萬一修個十五丈高地,不就把我們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