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誰報了官,很快,現任縣官就趕到了現場。衙役將被傷男子抬上了牛車,準備送至醫官處。縣官不許現場所有人擅自離開,當時現場是混亂的,男子受傷的過程並沒有人看見,無法確定綠礬油是誰潑出來的。

當時在廟裏的有數十人,若要一一排查難度實在太大,所以一時間縣官也犯了難。這時,軒曄對黎兆使了個眼色,黎兆心領神會,撥開人群走上前,對縣官說:“我有辦法讓凶手站出來。”

縣官示意黎兆接著講下去。黎兆說:“綠礬油腐蝕性極高,哪怕隻有一點點,也會讓木盆變黑,故不能用木盆承接。但潑水節所使用的,都是木盆,故傷人者身上肯定有攜帶其他的器皿,用來承接綠礬油,這個容器不能太大,否則會太顯眼,引人懷疑,且那被害的男子僅有眼睛受傷,可以佐證,傷人者攜帶的綠礬油不多。容易攜帶且不引人注目的,隻有用來裝藥丸的瓷瓶。請衙役一搜便可找出傷人者。”

縣官按照黎兆說的辦法,果然在一男子身上搜出了一個小瓷瓶,經由仵作查驗,確是綠礬油不假。那人見無可抵賴,便將實情和盤托出。原來,傷人者與被傷者是鄰居,二人原是親如一家。有一年被傷男子因為雷雨天房屋被毀,向傷人者借錢修葺房屋。傷人者慷慨解囊,幾乎拿出全部錢財幫助他度過了危機。一日,傷人者母親突發惡疾倒在門口,那被傷男子恰好開門準備出去,他下意識的想去扶,但轉念一想,害怕傷人者以救治母親為由讓他還錢,故惡向膽邊生,裝作若無其事的關上了門。同時也關上了他的良知。傷人者趕回家的時候,母親的病已無力回天。帶著不甘與怨恨,傷人者在黑市上買來了綠礬油,想要在潑水節弄瞎對方的眼睛,讓熟視無睹的他真的看不見。

真可謂是鬥米恩升米仇。人性如此經不起考驗,真叫人唏噓不已。我想,那被傷男子固然不值得同情,實乃忘恩負義的小人。但若是那傷人男子一開始沒有花光所有錢財去幫鄰居,而是留有應付意外的財產,對方在麵對這種情況時會不會更加果斷的救人?我曾在典籍中見過一句俗語--大恩不言謝,言必成仇。施恩要在能力範圍內,斷不可一心為他人,到最後二人放在利益的對立麵時,對方很可能初心不在。若是我之後進了桑國王宮,我必要記住今日之啟示。

縣官感謝我們為他們偵破了案子,熱情要的請我們到縣衙喝杯茶。軒曄拒絕了。帝姬和親雖是錦國要務,但每途徑一縣,是與當地的驛站對接,縣官毋需親自迎接,故縣官並不識得我們一行人的相貌。若是表露身份,會招致一些多餘的招待,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況且,我們明日就動身,現在的出遊不過是留有在錦國最後的記憶。

“意濃,你不是想要去看看前任縣官治水時的寶物嗎?璃大人,帶我們去看看寶物的展出吧。”現任縣官璃伍裏帶我們進入了縣官廟中,繞過縣官像,有一扇石門,石門旁有一個小獅子,璃伍扭動獅子,石門打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把金光閃閃的鋤頭,我不解,縣官治水的傳說已有百年,那時應當用的都是普通的石頭製造和木頭製造的工具,這金光燦燦的的鋤頭顯然是後人打造的,但若是後人打造之物,又有何展出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