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代,儒學是每個人所必學的。但是並不代表每一個學儒的人都會有出息,隻有那些天資聰穎,敏而好學的人才有機會傳達聲名,當然,“孝廉”不在這一列。
兩個月就讓兩位先生自愧不如,暗歎離去,由此世人得出,漢室宗親劉侯爺的兒子——劉成是位天資聰穎的小孩兒。
在劉成的院子裏。
此時的劉成心裏那是一個暢快啊,雖說之前的兩任先生都在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總比沒人教的好啊,而且第二位先生更是讓劉成感到高興,竟然介紹一位大儒來教導自己,這個大儒可不一樣,那可是在曆史上大大的有名啊,大儒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yǔ)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後人稱他為“蔡中郎”。
最初拒征召之命,後為司徒橋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長。征召為郎中,參與續寫《東觀漢記》。遷任議郎,參與刻印熹平石經。因直言被宦官誣陷,流放朔方。後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舉為高第,三日之內,曆任侍禦史、治書禦史、尚書。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為侍中。後拜左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歎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朝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他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還有四千卷。《隋書·經籍誌》著錄有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嚴可均《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他的生平暫時不談,就拿蔡邕的女兒蔡琰來說吧。
蔡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裏,後在匈奴入侵時被擄走,嫁給左賢王,並育有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那可是曆史上有名的才女啊,而且本身還是個大美女。
劉成心裏已經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將蔡琰搞到手。雖說現在蔡琰現在還沒出生,但是古代女子可都是早婚的,一般十二歲就可以婚嫁了。
如今的蔡邕雖說沒有名滿天下,但是也差不多了。
如今,劉成將要拜師蔡邕,那麼劉成的聲名必將流傳天下,從而聲名顯赫。
休息好了過後,劉成就急匆匆的去找劉風了。
見到劉成來了,劉風開口說道:“兒子,你今天怎麼有空來看我啊?”
“啊,父親,之前有事沒有來,還望父親原諒。”看著劉風似笑非笑的麵容,劉成立刻就知道劉風是故意的,於是順水推舟,附和著劉風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