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石那邊緊趕慢趕的,終於在十二月初的時候織出了一匹滿意的麻布和兩床十二斤重的棉被,梅香親自操刀,在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做了四套滿意的秋衣秋褲和一套棉襖出來。
被子一床給康帝,另一床自然是給她父親,秋衣秋褲也是給康帝的,康帝外麵要穿龍袍,不合適,棉襖則是給中青的。
薑回連夜打發蛛網的人,快馬加鞭送往康都,交給李鍾,拜托他代為轉交,當然裏麵也有給李鍾的,隻不過是梅香的練手貨罷了。
做好了給康帝的,梅香才靜下心來給薑回做棉襖,這套她做得格外的用心,盡量做到貼身又不顯身材,又不臃腫。
至於多出來的布料,薑回讓人尋了裁縫,做成統一的款式褂子,從上往下發了下去,算作過年的員工福利了。
眾人無不感歎布料的柔軟,穿起來有多保暖舒適,身為新亭亭長的林虎收到衣服時,簡直熱淚盈眶,雖然隻是一件褂子,但是穿起來卻格外的暖和。
時間忙忙碌碌的就到了年終,這一年雖逢大旱,但是因著漠河,再加上早有防備的緣故,整個縣城的糧食倒是沒有受到影響,還修了橋,鋪了路,挖了塘。
隻是這天一直沒有下雨的跡象,著實讓人心焦,這會兒有的井裏已經打不出水了,薑回開始讓人去儲水塘取水。
夏天的時候為了減少蒸發,丟了不少樹枝進去,所以儲水塘的水質差的要死,碧綠碧綠的,一看就不能喝。
無奈又教大家做了簡易的淨水器,用家中的破陶罐,從上到下依次放上小石子,細沙,木炭,麻線團,即便如此也隻能讓水看上去能喝,最終還是需要煮沸在飲用。
雖然麻煩了些,但是總不至於渴死。
時間一晃就到了今年的最後一天,大康沒有過年的習慣,但薑回還是吩咐廚房盡可能的多備兩個菜分發下去,勉強過個年。
她的述職貼早已寫上去,自從大康有了紙,官員的述職報告就沒有篇幅限製了,要知道以前一個縣令能寫的內容,最多就是一卷竹簡,除去開頭的拍馬屁和結尾的拍馬屁,中間能寫的東西也就少了。
這就導致了一些做出功績的官員,有喜報不上,一些碌碌無為的官員也能蒙混過關。
此時的康都,康帝依舊在康順殿加班,好在今年康順殿修建了地龍火牆,屋內溫度適宜又無異味,也不算難熬。
漠州偏遠,述職帖比其他地方送的晚一些,因此他今日才看到漠州的。
大部分和往年一樣,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能讓他留心細看的隻有那麼幾個人的。
其中就有薑回的,薑回的述職貼拿起來比其他人的厚了些,康帝不知為何,心中還有絲期待。
快速略過前麵的套話,看到她寫發現土豆和棉花之時速度慢了下來,這土豆他已經知道了,棉花卻還未收到消息。
也不知是何物,帶著疑惑,康帝繼續往下看,清河泥,建水車,鋪官道,修橋梁,捉匪徒,納難民,一件件的事情被薑回寫的格外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