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於初筱的迷之微笑(1 / 2)

於初筱這一輩子,小時候平平無奇,在自卑裏長大。割破了手,不會喊疼,不會伸手要糖吃的孩子有多委屈,都往心裏咽。

於初筱的父母是很普通的一輩人,和很多中國傳統家庭模式一樣,父親大男子主義、強勢。於初筱雖然是女孩子,不過和哥哥一樣是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的,因此或許也造就了她唯唯諾諾的性格。

沒有被父母捧著長大,小時候她最貴的玩具恐怕就是那個隻有一套裙子的芭比娃娃了。

可是,就連這個最珍貴娃娃也是在同行阿姨要買給女兒時,於初筱的媽媽抹不開麵子才答應於初筱的,後來回到家裏,母親劈頭蓋臉的指著於初筱罵:

「死丫頭,不知道給我省錢嗎?就一個玩具,有什麼好玩的,呸!」

於初筱手裏還抱著娃娃,哭的一抽一抽的,滴滴答答的淚水淌個不停,這是她第一次覺得她不配伸手要東西。

當然這樣的事數不勝數,於初筱的不配感就是這樣根深蒂固的。

都說父親是最寵愛女兒的,但於初筱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爸爸每次和她說話都會下意識的提高音量,帶著不容置疑的語氣去指責,去要求!

「就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嗎!」

「你要這個幹什麼!」

「你這個人就是日膿!」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導致於初筱很害怕別人吼她,或者大聲對她說話。

原生家庭的原因導致她總是能更敏銳的察覺到其他人的不滿,一再忍讓,一再逃避,她害怕衝突,所以選擇承受,當她把錯誤歸咎於自己,那麼別人的指責也就合理了。

從小學到大學,於初筱沒當過什麼班委,當過最大的官不過是吃力不討好的宿舍長。

在班級裏就是個安安靜靜的小透明,不是老師口中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也不是惹眼的e人。在同學眼裏於初筱是一個奇怪的人,一個對班級所有人的綻放\\\"迷之微笑\\\"的鄉下女孩。

於初筱小升初進入的初中是當地有名的貴族學校,她自己一個人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在這裏她沒有任何朋友,所以對於她來說,交朋友是重中之重。

一次思想課上,於初筱發現課本寫著:「有助於建立友誼的方法有哪些?【教材P50】(1)麵帶微笑。(2)記住對方的名字。(3)真誠誇讚。(4)尋找共同之處。(5)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6)保持好奇心。」

於初筱在心裏暗暗記下了第一條的\\\"麵帶微笑\\\"四個字。

於是,在初一 一年裏,傻乎乎的於初筱總是帶著她標準性的笑容走南闖北,對所有人笑,渴望得到夢寐以求的真摯的友誼。

即使並不是真心的笑,微笑的麵具快要長在她臉上了。

初二開學後不久,一天於初筱剛剛從廁所獨自出來,她一眼就看到了不遠處有三個同班的女生結伴而來。

於初筱和她們不熟,她害怕和她們打招呼,她並不想讓認識的人看到她一個人的樣子。所以她隻能飛快的轉身,祈禱她們沒有注意到自己,即使她們根本不會在意於初筱,但是她還是在洗手台一遍又一遍搓著不知洗了多少遍的手,靜靜等著她們先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