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
當然,孫策在屠殺地方豪強時,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後果,他隻簡單的以為隻要到一個地方,拉幾個豪強試試刀,那麼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他們就會乖乖馴服了。
敢不服,滅你門,誅你族
這是孫策唯一的信條,也是他對付這些地頭蛇的最終處理程序。
隻是他不會知道,也不會想到,他在做著這些壯舉的同時,也帶來了豪強們的憤怒,和孫策嗜殺的惡名。
孫策,此時聽到劉備不點名式的指責,臉裏雖然紅了,但心裏更多的是憤怒。
我殺不殺人管你屁事我殺的是豪強,而不是百姓你敢指責我?
孫策還是強忍下來了,因為他也有發飆的資本。
孫策聽到劉備的話後,哼哼一笑,說道:“要提到這‘仁’之一字,這天下莫不知劉玄德你的壯舉,更沒人能夠比得過你。我聽說,玄德在徐州時,受陶故使君之托,三讓之後,這才勉強接手州牧之位。玄德這一點,實在不容易,真乃投機取巧之士的楷模,可謂一‘仁’也;
接手徐州後,豫州刺史郭貢來要回他自己的城池,可你玄德不但不給,而且十分容易就找到了打發他的理由。玄德你不但敢跟他打,而且一打,就將他打到了譙縣。最後,郭刺史走投無路投靠了陳相袁嗣,袁嗣殺郭刺史,將首級獻於玄德。玄德你非但不接手,而且反過來為郭刺史報仇。玄德此舉雖然虧欠了袁嗣的一片歸誠之心,不過,也算是‘恩怨分明’,此乃又一‘仁’也;
而與呂溫侯結盟後,玄德你不但借機侵占他的城池,而且還私下裏接納他的部將。最後,在溫侯死後,玄德你實在又再一次體現了這‘仁’之一字,並將‘仁’進行到底。所以,玄德你幹脆趁機把溫侯的舊部全部都接手過來,可謂天下無有之第一‘仁’者也”
他這話說得太過,就像一把銳利的尖錐,直戳劉備的心髒。
這小子是不想活了竟然看破了我的機關
劉備也實在是耐著心思聽完,也算他耐性好,一直都沒打斷它。而站在一旁的趙牛本來就不幹了,他聽到孫策當著這麼多人的麵給劉備難堪,隻恨得嘴裏牙齒相抗,額頭青筋滾滾,等孫策話一落,他的怒氣也到了極點全文閱讀全球殖道。隻見他,猛的把腰裏刀一拔,啪的一刀,砍在城垛上。城垛上,立即被趙牛這憤怒的一刀,咯嘣出一塊大口子。
趙牛砍完,胸口起伏了兩下,怒火往外衝著。想破口相罵,但隻怪他平時罵人得少,疏於鍛煉,就是臨時抱佛腳,也想不出一句恰當的髒話來。趙牛想了兩下,等胸口起伏到第三下的時候,也覺不說話就這麼擋著劉備視線,不是事兒,所以隻得在滾滾一陣灰飛後,又收刀進了鞘,重又退到劉備身後。
劉備也是十分震驚的看著趙牛,隻沒想到趙牛卻比自己還要激動。也幸好,他沒把呂蒙帶來。不然以呂蒙血氣方剛的個性,聽了這話,肯定也是拔刀剁牆。到時候威風是耍了,隻怕城垛也得被他兩左右一刀給剁下三層皮來。
劉備看到趙牛一生氣,他自己本來憤怒的火,一下子沒了,反而覺得沒什麼氣好生的。
麵對孫策的調侃,他隻是淡淡一笑,說道:“一般一件事,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就看這人心術是正還是歪。如此,他看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同了。我劉備但求問心無愧,至於做得對不對,就像熊掌與魚,不能兼得。今日伯符給某所評價之‘仁’,我劉備說來慚愧,實在不敢當此一字。但我劉備,隻一心為天下、為蒼生謀福,至於身外之名,我早已看破,不足為伯符你拿來一提。”
孫策聽他這一番話,實在是恬不知恥。他這時也忍不住把眉毛一豎,冷笑一聲:“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就說眼前之事。自古有言,興師必有其名。我倒是要問一下,我孫策一直呆在揚州,從不踏進你徐州一步,你是興師伐郭貢也好,討曹操也罷,我都從來沒有試圖妄想什麼。可今**倒好,不但踏入了揚州,而且還將我之牛渚、曆城等重地相繼侵占去,你這樣做是‘仁者’所為?我就想不通,你這次,又是拿了什麼名目,要來打我孫策的主意?”
劉備趕緊說:“啊呀,伯符你怎麼會有這個想法?這是伯符你誤會了,我劉備此來也並非與伯符你作對來了,要說這件事,其實要怪你自己。”
孫策一聽,更加怒了,怎麼,把責任推到我頭上來啦?
劉備說道:“我聽說,伯符你父親當年曾與袁術這人合作過,後來,你父親不幸被創,死後部下也就全歸了他。再後來,伯符你又從袁術手上接手了這支部隊,也就是因為這支人馬,這才使得伯符你順利渡過了江水,到了這裏。伯符你與袁術的這層關係,說起來十分微妙,這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而袁術他跟我是什麼關係,想必伯符你也應該知道。伯符你此刻是什麼身份,你應該比我還清楚。說白點,我劉備從來與袁術就是勢不兩立,我能把袁術攆走,也同樣有理由將伯符你趕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