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年級上冊(1 / 1)

詠 鵝

luo bin wang

駱賓王

e e e

鵝 鵝 鵝,

qu xiang xian g tian ge

曲 項 向 天 歌

bai mao fu lv shui

白 毛 浮 綠 水,

hóng zhàng bo qing bo

紅 掌 撥 清 波

創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裏。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麵容清秀,聰明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裏浮遊,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唐代詩人

駱賓王(約619年一約687年),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其墓位於今義烏市廿三裏鎮丁店村,為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3]

駱賓王: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7歲創作《詠鵝》的駱賓王,一生仕途坎坷,65歲下落不明。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曾從軍邊塞,先赴西北;唐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禦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做為秘書,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

譯 鵝鵝鵝,麵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麵。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主題歸納

詩人從鵝的聲音、形象、動作、顏色等幾個方麵進行描繪,把白鵝浮水時的形象和神態寫得生動逼真。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駱賓王小時候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詩詞賞析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隻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副可愛的動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