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甚是過意不去,攙著那國王,一同走進禪堂。那國王又跟八戒、行者、沙僧拜見了,方才按著次序落座。這時那寶林寺的僧人,整頓好早齋,準備送過來獻上;忽然看見那個穿著水淋淋衣服的皇帝,個個驚慌,人人疑問議論。
孫行者跳出來說道:“那些和尚,不要這等的驚疑。這原本就是烏雞國的國王,乃是你們真的主公。三年前被妖怪害了性命,是老孫今夜救活了他。如今準備去他的城裏,辨明正邪。若是準備好了齋飯,就擺上來,等我們吃完了好走路。”
眾僧人立即奉上熱水,給那國王洗了臉,換了衣服。把他的赭黃袍脫了,這寶林寺中的僧官,將兩領布直裰,給他穿了;解下藍田帶,用一條黃絲絛子給他係上;褪下無憂履,給他一雙舊僧鞋穿了。這才都吃了早齋,然後扣背馬匹。
行者問道:“八戒,你那裏行李有多重?”
八戒道:“哥哥,這行李天天挑著,倒也不知道有多重。”
行者道:“你把那行李一擔分成兩擔,一擔你挑著,另一擔給這國王挑著。我們趕早去城裏幹事。”
八戒歡喜道:“造化!造化!當時馱他過來,不知費了多少的力氣;如今醫活了,原來是個替身啊。”
那呆子就耍弄玄虛,將行李分開了,又問寶林寺中要了一條扁擔,輕一些的自己挑了,重一些的叫那國王挑著。
行者笑道:“陛下,讓你這樣的打扮,挑著擔子,跟我們去走走,可虧了你嗎?”
那國王慌忙跪下道:“師父,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一般,別說是挑擔,我情願執鞭墜鐙,去服侍老爺,一起上西天去。”
行者道:“不要你去西天。我這內裏有個緣故。你隻需要挑得走上四十裏路進城。等捉了妖精,你還做你的皇帝,我們還去取我們的經。”
八戒聽到這言語,說道:“這麼說,他隻挑四十裏路,我老豬還是個長工!”
行者道:“兄弟,不要胡說,趁早去外邊引路。”
八戒就真個領著那皇帝往前走,沙僧服侍著師父上馬,行者隨後。隻看見那寶林寺中的五百僧人,齊齊整整的,吹打著細樂,都送出了山門之外。
行者笑道:“和尚們不必遠送,隻恐怕官家有人知覺了,泄露了我事情的機密,反而不美。快回去!快回去!隻把那皇帝的衣服冠帶,整頓幹淨了,或者是今晚或者是明早,送進城裏來,我討些封贈賞賜來謝你們。”
眾僧人遵守命令各自回去了。行者邁開大步,追趕上師父,向城中一路前行。師徒們走在路上,不需要半日,就望見接近了城池。
三藏道:“悟空,前麵想來是烏雞國了。”
行者道:“正是,我們快些進城幹事。”
那師徒們走進城裏來,隻看見街市上人物齊整,風光熱鬧,又看見那鳳閣龍樓,十分壯麗。
三藏下馬道:“徒弟啊,我們就此進朝去倒換關文,省得又去到哪個衙門裏費事。”
行者道:“說的有道理。我們兄弟都進去,人多才好說話。”
唐僧道:“都進去的話,不要撒村,粗魯行事,先行了君臣禮,然後再講。”
行者道:“行君臣禮,就要下拜呢。”
三藏道:“正是,要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行者笑道:“師父不濟啊。若是對他行禮,實在是不智。你先讓我走到裏邊,我自有處置。等到他若是有言語,讓我對答。我若是跪下拜他,你們也跪下拜;我若是蹲著,你們也蹲。”
那惹禍的猴王,引著唐僧他們來到朝門,對閣門大使說道:“我們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拜佛求經的人。現今到這裏來倒換關文,勞煩大人轉達,就是所說的不誤善果。”
那黃門官就進入端門,跪在台階下,啟奏道:“朝門外有五位僧人,說是東土唐國欽差上西天拜佛求經的。現今到這裏來倒換關文,不敢擅自進入,現在於朝門外聽宣。”
那魔王立即命令傳宣。唐僧他們一同進入朝門裏麵。那起死回生的國王隨行其中。
他一路行走,忍不住的眼淚從腮邊掉落下來,心中暗自道:“可憐!我的銅鬥的江山,鐵圍的社稷,誰知道暗中被那妖怪給占了!”
行者對他說道:“陛下千萬不要傷感,恐怕走漏了消息。這棍子在我的耳朵裏跳呢,如今一定要見功勞。保管能打殺了妖魔,掃蕩了邪物。這江山不久後就能還歸你了。”
那君王不敢違背他的言語,隻得扯衣服揩淚,舍生忘死的跟從,直接來到了金鑾殿下。
又看見那兩班的文武,四百朝官,他們一個個威嚴端肅,相貌軒昂。行者引著唐僧他們站立在白玉台階前,挺著身體不動。
那台階下的眾官,無不驚悚害怕,都說道:“這些和尚十分愚昧!怎麼看見我王便不下拜,也不開言呼喊祝福?就是喏也不唱一個,好大膽無禮!”
話音未落,就聽到那魔王開口問道:“那和尚是從哪方來的?”
行者昂然的回答道:“我們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奉欽差前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拜活佛求真經的人。如今來到此方,不敢空度,特來倒換通關文牒。”
那魔王聞說,心中作怒道:“你們是東土來的便怎的!我不在你們朝裏進貢,不與你們國家相通,你們怎麼看見我就分庭抗禮,不行參拜之禮!”
行者笑道:“我們東土自古就立有天朝,久稱上國,你們乃是下土邊邦。自古道:‘上邦皇帝,為父為君;下邦皇帝,為臣為子。’你倒是未曾迎接我們,先敢爭持我們不拜?”
那魔王大怒,叫文武多官道:“拿下這些野和尚去!”
他說了一聲“拿”,那文武多官就一起踴躍要擁上前。
行者大喝了一聲,用手一指,叫道:“莫來!”
那一指,就使了個定身法,眾官都不能夠行動。真的成了校尉階前如木偶,將軍殿上似泥人。
那魔王看見他定住了文武多官,急忙縱身,跳下龍床,就要親身來捉拿。
猴王暗喜道:“好!正合了老孫的心意。這樣一來,就是個生鐵鑄成的頭,撞著棍子,也能打個窟窿!”
那魔王正準備動身,沒料到從旁邊轉出一個救命星來。原來是烏雞國國王的太子,他急忙上前扯住那魔王的朝服。
那太子跪在魔王麵前說道:“父王息怒。”
妖精問道:“孩兒怎麼說?”
太子道:“啟奏父王得知。三年前聽聞人說,有個東土唐朝駕下欽差聖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沒想到今天才來到我們邦國。父王你尊性威烈,若是將這和尚捉拿去斬首,隻恐怕大唐有日得到此消息,必然會惱怒。你想啊,那李世民自稱王位,一統江山,尚未心足,又興過海去征伐;若是知道父王你害了他的禦弟聖僧,一定會興兵發馬,來與我們爭鬥。奈何我們兵少將微,到那時會悔之晚矣啊。父王請依兒所奏,先把那四個和尚,問他們個來曆分明,先定他們一段不參王駕,然後方可問罪。”
這一篇,原來是太子小心謹慎,恐怕傷到了唐僧,故意留住了妖魔,他更是不知道行者安排著要去打妖魔。
那魔王果真信了太子之言,站立在龍床前麵,大喝一聲道:“那和尚你是什麼時候離開了東土?唐王因為什麼事情讓你求經?”
行者昂然而答道:“我師父乃是唐王禦弟,號是三藏。因為唐王駕下有一個丞相,姓魏名征,奉天條夢中斬了涇河老龍。大唐王夢中遊曆陰司地府,又得以起死回生之後,大開水陸道場,普度冤魂孽鬼。因為我師父演說論述經文,廣運慈悲,忽然得到南海觀音指教來西方。我師父大發宏願,情欣美意,報國盡忠,承蒙唐王賜與文牒。那時正是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他離開東土,到了兩界山,收了我做大徒弟,姓孫,名悟空行者;又到烏斯國界高家莊,收了二徒弟,姓豬,名悟能八戒;到了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淨和尚;前日在敕建寶林寺,又新收了個挑擔的行童道人。”
魔王聽說後,又沒法去搜撿那唐僧,弄巧計去盤問行者,就怒目問道:“那和尚,你起初的時候,一個人離開東土,又收了四人,那三個僧人還可以說的過去,這一個道童卻是難容。那行童斷然是拐來的。他叫做什麼名字?有沒有度牒?捉拿他上來取供。”
嚇得那皇帝戰戰兢兢道:“師父啊!我卻是要怎麼供述?”
孫行者撚了他一把,說道:“你別怕,等我替你供述。”
好大聖,趨步走上前,對怪物厲聲高叫道:“陛下,這老道是一個啞巴,他又有些耳聾。隻因為他年幼時曾經走過西天,認得道路。他的一切來曆底細,我都知道,望陛下寬恕,讓我來替他供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