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收降龍馬,配齊鞍轡(2 / 3)

行者道:“頭一次,他還跟老孫搏鬥,盤旋了幾個回合;後一次,任憑老孫怎麼叫罵,他都再也不出來了。因此我就使了個翻江倒海的法兒,攪渾了他的澗水,他就竄了上來,還要跟老孫爭持。他又招架不住老孫的重棍,就變成了一條水蛇,鑽在了草叢裏。我追趕上來去找他,卻沒有了蹤跡。”

土地說道:“大聖你是不知道啊,這條澗裏有千萬個孔竅相互連通,因此這澗水波瀾深遠。想來這裏也有一個孔竅,他鑽了下去。大聖你不用發怒,也不用非得在這裏去搜尋擒拿他,隻要把觀音請來,自然就能收服他了。”

行者聽後,叫上山神、土地一同去見了三藏,把整個事情對他詳細地講了一遍。

三藏道:“你若是去請觀音了,那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貧僧怎麼忍耐饑寒啊!”

話音未落,隻聽到隱藏在空中的金頭揭諦叫道:“大聖,你不用親自去,小神去請觀音來。”

行者大喜,說道:“勞駕,勞駕!快去,快去!”

那金頭揭諦急忙縱上雲頭,直接往南海去了。行者吩咐山神、土地守護著師父,日值功曹去尋找齋飯,他自己去澗水邊來回巡視。

卻說金頭揭諦駕著祥雲很快就來到了南海,直接來到落伽山紫竹林中按落祥光。他請托金甲諸天和木叉惠岸代為傳達,得以見到觀音。

觀音問道:“你過來有什麼事情?”

金頭揭諦道:“唐僧在蛇盤山鷹愁澗損失了白馬,急的孫大聖進退兩難。後來大聖問了那裏的土地、山神,說是被你送在那裏的孽龍給吞吃了,他就讓小神過來告訴你這件事,並要小神請你過去收降這孽龍,賠還他的馬匹。”

觀音聽後,說道:“這條孽龍本來是西海龍王敖閏的兒子。因為他縱火燒毀了殿上的明珠,他的父親就向天庭狀告他忤逆。他這是犯了天庭的死罪。是我親自去見了玉帝,把他給討要了回來,好叫他給唐僧做個腳力。他怎麼反而把唐僧的馬給吃了?這麼說的話,等我去看看。”

觀音與金頭揭諦,不多時就來到了蛇盤山。他們卻駕雲停在那半空中,低頭往下觀看。就看見孫行者正在那澗水邊叫罵呢。觀音讓金頭揭諦去把孫行者給叫來。

金頭揭諦按落雲頭,也不經過三藏,自己直接來到澗水邊,對行者說道:“觀音來了。”

行者聽了,急忙縱雲跳到了空中,對觀音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想著法兒的來害我!”

觀音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愚蠢的紅屁股!我是再三的盡心竭力,度了一個取經人來,千叮嚀萬囑咐的叫他搭救你的性命,你怎麼不來感謝我對你的活命之恩,反而過來跟我吵嚷鬧騰?”

行者道:“你擺弄得我可好著呢!你既然把我放了出來,讓我逍遙自在的玩耍不就行了;你那天在海上專門迎著我,傷了我幾句,叫我去盡心竭力的服侍唐僧就罷了;你怎麼送給了他一頂花帽,讓他哄騙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了老孫的頭上,又教他念會了一卷什麼《緊箍兒咒》,讓那老和尚念了又念,叫我這頭上是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的我?”

觀音笑道:“你這猴子!你不遵守教令,不接受正果,若是不這樣拘束著你,你又要誑上欺天了,哪裏知道什麼好歹!再像以前那樣闖出禍事來,有誰來收管啊?——必須得是這個魔頭(金箍),你才肯進入我佛門啊!”

行者道:“這件事,就算作是我的魔頭吧。你怎麼又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這裏成精,還叫他吃了我師父的馬匹?你這又是放縱歹人為惡,太不善良了!”

觀音道:“那條龍,是我親自奏請玉帝討他過來放在這裏的,專門給取經人做個腳力。你想想啊,那東土來的凡馬,怎麼能夠經曆得了這萬水千山?怎麼能到得了那靈山佛地?必須得是這個龍馬,方才能夠去得。”

行者道:“像他這樣的懼怕老孫,潛藏著死活不出來,該怎麼辦?”

觀音叫來金頭揭諦說道:“你去澗水邊叫一聲‘敖閏龍王的玉龍三太子,你出來,有南海觀音在這裏。’他就出來了。”

金頭揭諦就去到澗水邊,叫喊了兩遍。那小龍就翻波湧浪,跳出水麵來。

他變成了人的模樣,踏著雲頭,來到空中對著觀音禮拜道:“先前蒙受觀音的解脫活命之恩,我在這裏久久等候取經人,卻是沒有聽到他的任何音信。”

觀音指著行者說道:“這個不是取經人的大徒弟?”

那小龍看了看行者,說道:“觀音,這個是我的對頭。我昨天因為腹中饑餓,就吃了他的馬匹。他倚仗著有些力量,把我鬥的力弱而走;又罵得我不敢出門。他一點也沒有提‘取經’的事。”

行者道:“你又沒有問過我姓什麼叫什麼,我怎麼跟你說?”

小龍道:“我難道沒有問過你,是哪裏來的潑魔?你在那嚷道:‘管什麼哪裏不哪裏!隻管還我的馬來!’什麼時候說出過半個‘唐’字!”

觀音道:“那猴頭,一心倚恃自己的能力,哪裏肯去稱讚別人?這次以後,在前行的路上,還有要歸順的人呢。若是有人再問起時,就先提起‘取經’的字樣來,到時也不用你勞心,他自然就拜服了。”

行者歡喜的領受了教誨。觀音走到小龍麵前,把他脖子下的明珠給摘了,用楊柳枝蘸出瓶中的甘露,往小龍身上拂了一拂,吹一口仙氣,喝聲道“變!”那龍就變成了唐僧原來白馬的樣子。

觀音又吩咐道:“你必須用心了還了業障,功成之後,就能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那小龍口裏銜著橫骨,心心意意的領諾。

觀音讓悟空領著小龍去見三藏,對他說道:“我回南海去了。”

行者拉扯住觀音不讓他走,說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去西方的路這麼的崎嶇難走,又要保護著這個凡僧,什麼時候能夠到啊?像這樣的多磨多難,老孫的性命也難以保全啊,哪還能成就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觀音道:“你當年還沒有成就人道的時候,尚且肯盡心的修行參悟;你現今已經脫離了天災,怎麼反而生出了懶惰來了?我門中以涅槃成真,必須是要信心正果的。假如真到了那傷身害命有磨難的地方,我許諾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要是再嚴重點,到了你都難以逃脫的境地時,我也會親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贈給你一樣本事。”

觀音把那楊柳葉兒,摘了下來三個,放在行者的腦後,喝聲“變!”就變成了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道:“若是到了那無計可施的時候,它們可以隨機應變,救你脫離危急苦難的災禍。”

行者聽到了這麼多的好話,這才感謝了大慈大悲的觀音。那觀音香風繞繞,彩霧飄飄,直接回普陀山去了。

直到這時,行者才按落雲頭,揪著那匹龍馬的頂鬃,來見三藏,說道:“師父,已經有馬了。”

三藏看見白馬,大喜道:“徒弟,這馬怎麼比先前反而肥了一些?你在什麼地方尋找到的?”

行者道:“師父,你還在那做夢呢!剛才金頭揭諦已經請來了觀音,他把那澗裏的龍化作了我們的白馬。跟以前那匹馬一個模樣,隻是沒有了鞍轡,老孫就揪著他的馬鬃過來了。”

三藏大驚道:“觀音在哪裏?我要去拜謝他。”

行者道:“觀音現在應該已經到南海了,不耐煩你去拜他。”

三藏就撮土焚香,朝南禮拜。拜完了,起身跟行者收拾好行李準備前行。行者喝退了山神、土地,吩咐完揭諦、功曹,卻來請師父上馬。

三藏道:“那匹馬身上沒有鞍轡,我怎麼騎得了啊?暫且等我們尋到船隻渡過去那澗水,再做合理安排吧。”

行者道:“你這個師父好不識時務!在這樣的深山曠野裏,哪裏有船?這匹馬,他在這裏住了那麼久,必然是知道水勢的,你就騎著他當做是隻船兒過去吧。”

三藏無奈,隻得聽從他的話,跨上了這沒有鞍轡的馬。行者挑著行李,他們來到了澗水邊。

他們看見在那上流頭,有一個漁翁,撐著一個枯木做成的筏子,順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