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道:“朕即位,今年是第一十三年了。”
閻王道:“陛下放寬心不用憂慮,你還有二十年陽壽。你這次來,已經是比對清楚明白這個案情了,請你返還本源回歸陽間。”
太宗聽到後,躬身稱謝。十閻王差遣崔判官、朱太尉兩人,護送太宗去還魂。
太宗走出森羅殿後,又拱手問十王道:“朕宮中的老少平安嗎?”
十王道:“都挺好的,但是恐怕你的妹妹,壽命似乎不長久。”
太宗又拜了兩拜感謝道:“朕回去陽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酬謝你們的,隻有用瓜果來答謝了。”
十王歡喜道:“我們這裏頗有些東瓜、西瓜,隻是少了南瓜。”
太宗道:“朕回去就送來,就送來。”
至此太宗與十王互相作揖告別。
那太尉手持引魂幡,在前麵引路。崔判官跟在後麵保護著太宗,徑直走出了幽司。
太宗舉目觀看,發現不是來時的舊路,就詢問崔判官道:“這條路走錯了?”
判官道:“沒有錯。陰司裏就是這樣,有去路,無來路。如今要送陛下從‘輪轉藏’出去,一則請陛下遊覽地府,二則帶陛下去轉托超生。”
太宗隻能跟隨他們兩個往前走了。
他們徑直走了有數裏地遠,忽然看見一座高山,陰雲沉沉的壓向大地,黑霧彌漫在空中。
太宗道:“崔先生,那裏是什麼山?”
判官道:“是幽冥背陰山。”
太宗驚悚恐懼道:“朕怎麼能過得去啊?”
判官道:“陛下放心,有我們帶領著你呢。”
太宗戰戰兢兢,緊緊的跟隨著兩人,走上了山岩,他抬頭仔細觀看這座背陰山。
它的山形多凹凸不平,山勢更是崎嶇。這不是陽世的名山,是陰司中危險的地方。
叢叢荊棘中藏有鬼怪,險峻的石崖內隱著邪魔。耳中聽不到鳥叫獸吼聲,隻有眼中看到的妖鬼橫行。
陰風吹得颯颯響,黑霧漫山遍野的飄蕩。一眼望過去,遠近高低沒有景色。山上不生草,山峰也不插天,嶺上也沒有行人,洞中也沒有雲氣,山澗也沒有流水。
嶺下都是神魔,洞中收著野鬼,山澗底隱藏著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吆吆喝喝;半隱半藏,餓死鬼窮死鬼對對哭泣。
崔判官、朱太尉傳信票,拿公文,呼呼喝喝的嚇退了眾鬼,急急忙忙帶著太宗穿過了這背陰山。
一直往前走,又經過了許多衙門,一處處都是悲傷哭泣聲震耳,凶惡鬼怪驚人心。
太宗又問道:“這是什麼地方?”
判官道:“這是背陰山背後的‘一十八層地獄’。”
太宗道:“是哪十八層?”
判官道:“你聽我說:
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寂寂寥寥,煩煩惱惱,都是生前做下各種要遭報應的事,死後通通來這裏受相應的罪;
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淒淒慘慘,是那些因為不忠不孝傷害了天理,口上說的正義好聽內心卻是毒蛇一般的人;
磨捱(ai二聲)獄、碓(dui四聲)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谘牙,是那些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卻暗地裏損害他人的人;
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蓬頭垢麵,愁眉皺眼,都是那些大鬥小秤憑借自己所謂的聰明欺負他人的愚蠢,導致災禍累積的人;
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都是些憑借權勢暴力欺負他人善良的人;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是那些謀財害命,宰畜屠生的人。
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太宗聽完他說的這些,心中驚嚇慘了。
往前又行走了不多時,就看見一夥鬼卒,各拿著幢幡,在路邊跪下道:“橋梁使者來接引。”
判官喝令他們起來前去引路,他們引領著太宗從金橋上走過。太宗又看見另一邊有一座銀橋,橋上行走著幾個忠孝賢良,光明正大的人,也被舉著幢幡的鬼卒接引著;再遠些的地方還有一座橋,寒風滾滾,血浪滔滔,哀嚎哭泣的聲音不斷傳來。
太宗問道:“那座橋有什麼名目?”
判官道:“陛下,那座橋就是奈河橋了。若是回到陽間後,切須要傳記傳播啊。
那橋是這樣的:
橋下是奔流浩浩蕩蕩的奈水,橋身是險峻窄窄的路。陰氣逼人那寒冷能夠透到骨頭裏來,腥風撲鼻那味道能夠鑽進心裏。波浪翻滾,河裏沒有渡人的船。
那奈河橋有數裏長,百尺(24米左右)高,卻隻有三皻(zha二聲:拇指和中指張開的距離)寬。橋上沒有扶手欄杆,橋下卻有搶人的惡怪。
橋邊的神將很是凶惡,要過奈河橋的都是些作業鬼,就是那些蓬頭光腳,還要帶著刑具過橋的,不走就打到他走為止。掉下去就慘了,要被銅蛇鐵狗爭食,永遠在奈河裏出不來。”
正說話間,那幾個橋梁使者把他們送過金橋就轉回去了。
太宗的內心又驚慌,又點頭暗自歎息,默默悲傷。他已經隨著判官、太尉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
前麵又到了枉死城,隻聽到鬧哄哄的有許多人在叫嚷,走進後能聽的清清楚楚的是:“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
太宗一聽到這些叫聲,就心驚膽顫。
就看見一夥腰斷臂折、有腳沒頭的鬼魅,跑上前來攔住太宗,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慌得那太宗躲躲藏藏,隻能叫道:“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崔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的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些枉死的冤業,沒人收沒人管,不能夠超生,又沒有錢鈔盤纏,都是些孤苦寒冷的餓鬼。陛下要給他們些錢鈔,我才救得了你啊。”
太宗道:“寡人空身來到這裏,卻哪裏有什麼錢鈔啊?”
崔判官道:“陛下,陽間有一個人,他有許多的金銀在我們這陰司裏寄存著。陛下可以用你的名字立下一個借約,小判可以給你作保,暫且借他一庫金銀,分給這些餓鬼,你才能過去。”
太宗問道:“這人是誰?”
崔判官道:“他是河南開封府那裏的人,姓相名良。他在這有十三庫的金銀。陛下若是借用了他的金銀,到陽間後去還給他就可以了。”
太宗很是歡喜,情願出具自己的名字來借用。於是就立下文書給崔判官,借了相良一庫的金銀,讓太尉全部分發給眾鬼。
崔判官又對眾鬼吩咐道:“這些金銀,你們可以平均分了做為你們的用度,趕快放了你們的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長著呢。我領了十王的鈞語,要護送他去還魂,叫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來度你們超生,不要再生事了。”
眾鬼聞言,又收到了金銀,都唯唯諾諾的退回去了。崔判官命令太尉搖動引魂幡,帶領著太宗走出了枉死城,奔上了平陽大道,飄飄蕩蕩的繼續往前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