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爸騎車帶三個小孩進了村莊。一路上也遇到陸陸續續回家的人。
按響車鈴,警示村裏出來接父母的小孩,跑來跑去的貓貓狗狗注意安全,不一會兒路過雲兒家麥場!(麥場是各家各戶放置帶杆的麥子,石碾碾壓小麥碾出小麥,晾曬到可以儲藏標準的場地,是村裏默認歸各家的私人地方。
後來村莊人口多,蓋房子的宅基地不夠,場地就充公重新分配了,雲兒和叔叔家的場地被村裏,均分給了六家人家。因為這個雲爸和村書記激烈理論。被村書記打傷了。唉!那些年村裏還是拳頭說了算的年代。
重生回來一定讓爸爸把新房蓋早幾年。不給書記打我們家場地主意的機會。記得後來的村書記的是現在書記最小的弟弟,還在雲兒家院裏蓋了一間車庫,停他家車。和雲兒打招呼,被雲兒一句:“停吧,給停車費就行”,反駁的以後才不好意思來了,不然時間長了,是不是僅剩的院子都說不清誰家的了。雲爸的爛好人人設。也是一定程度軟弱可欺的。宅基地隻剩下一處,留不住院子兩個哥哥和侄子以後怎麼辦?
場地比路高出一米,也是為了糧食安全需要,過來場地拐彎上一個大坡,大哥星兒跳下來幫助推車,雲爸騎車緩慢的爬上坡又召喚星兒跳坐在後座上,騎過兩家人家,一拐彎就進過道北頭了。
從東邊地裏到了雲兒家過道北頭的後馬道,路過過道不拐彎就會騎到鎮中心的大街上了。雲兒家是在主街道東邊第一個輔道,也是鎮子比較中心的位置。
又轉一個彎馬上快到家了,路西吳家六哥五哥的房子還沒蓋起來,連吳家四哥金箱的房子也還是那個老舊的土坯房。隔壁吳家的瘦小的吳爺爺,還是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給鄰居們磨麵,因為離雲兒家很近有點吵,這也是雲兒家西屋不住的原因。
哎——,雲兒想到這可以是一個促使爸爸早點在場院蓋房子的因素。可以避免場地充公。
剛進過道,遠遠的看到雲媽站在門口,頭上箍的手巾,正看著雲兒爸回來的方向。
“娘——,娘——,”雲兒一邊拍手一邊喊。
騎近了,雲兒看到娘笑著說:“回來正好,飯揍好了。”雲媽頭頂毛巾上還有的煙灰呢,老廚房的煙窗卻沒看見冒煙,快到家門口大哥星兒先跳下來,雲爸下車推著,柵欄門開著,雲媽和雲爸一起進到家,雲爸一手扶車一手抱起二哥明兒放地上,雲媽抱起雲兒放地上。雲爸把自行車支起來放到院子中間。
雲兒看著爸爸媽媽這麼默契的相處。內心感歎:健康幸福的生活總是相似的,不健康的人家身體,情緒和家庭問題特別多。
媽媽已經在東北屋門口臨時搭建的新灶上,燒好了飯,新廚房裏放著糧食,桌子菜板水缸,門口靠東院牆隻是簡單搭了一個棚,一個灶,鋁鍋還冒著氣,鍋底灰還有火星。
“娘——,燒蚰子”。雲兒和明兒把各自的蚰子遞給媽媽。
雲爸從車搭子裏掏出草讓大哥星兒去喂給雞鴨。又去把鋤頭放進西屋牲口棚,架子上掛好。
雲媽帶著雲兒明兒,把兩隻蚰子連狗尾巴草一起埋進國灰裏。這樣的情景在雲兒前世的記憶裏非常熟悉,隻是不是媽媽往鍋灰裏埋東西。是哥哥還有雲兒自己,有的時候是花生,有時是紅薯,還有青的麥穗,玉米等等。燒紅薯和花生的時候多,因為紅薯花生容易儲藏。是主要的雜糧。雲兒從兜裏掏出來封老師給的花生,遞給媽媽。一起埋進去。
“咦!哪裏來的花生?”,雲媽好奇道。雲媽想著一會兒吃飯的時候問問雲爸。
雲媽站起來,用毛巾墊著鍋兩邊的把,端起鋁鍋拿起勺子,往北屋正廳走。
正廳淺藍綠的小地桌,已經擺好地桌小板凳,碗筷。可見媽媽早已經準備好了,才去街門口吹吹風涼快一下,迎接雲爸孩子們。
揭開鍋蓋,端出篦子一鍋熱氣騰騰香噴噴的小米粥,米香充滿了整個屋子,還是非轉基因無汙染的小米粥香呀,聞著就香。
雲媽用鏟子鏟著篦子連幹糧一起放到專門裝饅頭的筐上,放到八仙桌上,盛上兩個大碗滿滿的也放八仙上。左右各一碗,那是雲爸雲媽的飯。
兩個半碗,加上雲兒的塑料小紅碗放在地桌上。
雲爸放完鋤頭又洗了把臉,進來坐在左邊。大哥星兒,也洗了臉進來。去筷籠裏拿了筷子和勺子,放在八仙桌中央成幹糧的筐裏。自己拿了一雙筷子。雲爸拿了一雙筷子準備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