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海浮萍(2 / 2)

啊!應該是了,看來老天爺給秋雲一個機會,讓一歲多的小雲兒從新來過。

“先找媽媽去。”雲兒暗道一聲,爬起來,從炕上趴著下到炕邊的爐子上,因為是夏天了,爐子裏也沒有煤火。

又從爐子趴著下到地上,找到她紅色帶小花條絨布做的小單鞋,穿上。

這是她記憶裏第一雙單鞋,媽媽說她是一歲3個月會走路的那應該是82年十一月份穿棉鞋了。

秋雲一邊用一歲多的小手自己穿鞋一邊看著。

紫紅帶黃色小花朵的小鞋子,白邊白底,線腳細密勻稱。姥姥和姨都說媽媽做的衣服鞋子活好,原來秋雲從來不讚同,因為媽媽做的衣服鞋子都肥大的不行不行的,可是這個鞋子穿上特別合腳,這針線活好的沒得挑,原來媽媽針線活真的做的非常好!

一定是因為妹妹死了媽媽受到打擊腦子糊塗了,後來才做的不好了。

帶了三個娃的秋雲,想起媽媽帶著一身病痛卻必須堅持照顧四個孩子,頓時無比心疼媽媽,趕快穿上鞋子。又穿上媽媽做的花上衣小褂,邁開小腿往外走,原本不記得自己怎麼走的。現在小秋雲,一邊走一邊看,看著才蓋了兩年的房子還很新呢,門檻也是方木頭的,門墩的青色石頭,顏色鮮豔,門口的棗樹還是一個小枝。

院裏的家槐也隻有碗口粗,西屋還是土胚厽的,驢在吃草,西屋窗台上還有一個雞窩。走到街門口,還是一個柵欄門,都不用開,小秋雲就從柵欄門和象征著門垛的木樁之間的空隙走過去了。

入眼是西鄰居家的土牆,鄰居是吳姓的,和秋雲不一家,但是按鄰居輩分叫人,這家有個吳爺爺,還有三叔和三嬸子,他家大兒子比秋雲大一些,第二個孩子是女孩比秋雲小一歲。

那時候還沒有計劃生育,但是為國家生娃,生娃有獎勵的政策已經沒有了,不過農村的家裏孩子一年兩年一個都很常見。

秋雲大哥下麵有一個孩子小產了,二哥和大哥差了四歲,而秋雲隻比二哥小了兩歲嚴格的說是一歲9個月。秋雲的妹妹比秋雲又小了一歲8個月。基本上是一個還沒斷奶或者剛斷奶又懷一個。所以農村的婦女身心都很疲憊,又要幹農活又要看孩子做飯做衣服等等。唉!

小秋雲歎了一口氣,覺得媽媽太不容易了,坐月子奶奶從來不照顧她,現在剛出生不久孩子又病死了,換成自己也會承受不住吧。

看一眼鄰居家的牆——記憶中小時候他們家是磚牆,看來現在他們家還沒有修牆,他們家人還沒有搬走。

秋雲靠著自己家牆邊繼續往巷子北頭走,秋雲家住的巷子和鎮子南北主街道平行,鎮子是古城,鎮上隔三差五有集市比較繁華,許多過路的車馬人為了快速通過會繞道秋雲家住的巷子,所以從小爹娘就教她走了要靠牆,給拖拉機、馬車驢車、牛車和自行車讓路。

有時候媽媽做完飯,會帶她坐在家門口的爐渣灰做的石頭上,一邊休息一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車等爸爸下塲回家吃飯。

這些回憶讓小秋雲感慨萬千。

秋雲家住在巷子中部,南邊有四家人家,北邊有兩家,他們家是從北到南第三家。不過四五十米的長度,在一歲多的秋雲看來也長長的,顧不上多想,秋雲走到最後一家人家的房屋後麵爬上防護台階。開始向西望著住街道的方向等著媽媽。

從秋雲家巷子到鎮子上的大街(這條主街以後都稱為大街因為鎮上都是這樣叫的)上有六七家人家,巷子西門一家,門朝東麵,出入都是秋雲家這條巷子,第二家第三家往南走,在秋雲家巷子中間又開一個往西進深的過道,往西有幾家院子,往北有有一個胡同,東西馬路第二家人家就是往南開門出來胡同走過道才到秋雲家門口的馬路上,而第三人家門開在北邊,第四和第五家人家則是中間又有一個胡同,兩家對門,第六家就到鎮上南邊主路道上了。

這些人家和這些大街馬路過道胡同形成了這個古城小鎮的獨特風水格局也發生了很多的故事。

秋雲看著彎曲的仍然可看到主街的後馬道,前世秋雲這段記憶,腦海中隻有一個片段:小秋雲孤零零的站在路口石頭上望眼欲穿不知道等了多久媽媽終於出現了,可是卻隻顧捂住臉哭,根本沒看到小秋雲在等她,感到備受冷落的小秋雲也不敢哭喊,隻好又自己爬下來,去追媽媽,可是自行車的速度遠遠拋下一周歲9個月小短腿娃娃的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