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記憶雲兒追媽媽的畫麵,揮之不去。
雲兒很喜歡站在過道北頭東麵人家房後的石頭上,因為這樣她的目光就可以穿過馬道能看到南邊大街上,隻要大街上有人或車馬隻要轉彎她都可以看到。
而且這個護房子的石頭和這一排泥台有四十多公分高度寬度也有70公分左右,還種了四五棵椿樹,不管樹和房子之間還是台邊到樹的寬度都夠小秋雲自由穿梭,一般人們去地裏幹活或騎自行車或牲口拉的盤子車都隻能在下麵走。台上就非常安全。
後馬道是鎮子東西穿行村莊東西地裏幹活必經的路,各種車馬經過這個泥路,下雨天和雨後一段時間路上都是水窪和車軲轆壓的泥溝,晴天時幹透的泥溝保持車轍,車馬行走就坎坷不平,顛顛簸簸……而這個土台是一個不被碾壓的平整所在。
四月的夏天隻有20幾度,太陽熱而不烈。
去地裏幹活的人們天剛亮清早就出發了,到中午才會回家吃飯。這會兒過道和後馬道沒有一個人經過,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小雲兒看看身後的椿樹,又看看身前的這條道,前世的今天雲兒沒有時間觀念,不記得媽媽幾點回來的,現在大概是8點左右。媽媽回來的時候馬道和巷子都隻有帶媽媽的一輛自行車,就是人們都還沒有回家吃飯,應該是11點前。
有早回家做飯的婦女,11點開始回家。因此11:00開始馬路上陸續的人流車流就開始了。
小秋雲想了想,覺得8:00-11:00之間媽媽會到這裏。
想到最多有3個小時,就能再見到十幾年不見的媽媽,雲兒對媽媽的思念如流水般在心田咕咕流淌,難掩激動,雙眼含淚。可是不惑之年的靈魂又知道現在不是激動的時候。
改寫命運的機會就在每一個當下。
一會兒一定要讓自行車在自己身前停下,看到叔叔就要開始喊,讓騎車的人和媽媽都看到自己,爭取讓媽媽抱抱我。實在不行也要讓媽媽看見我,對!看見我。
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媽媽看見,突然雲兒激動了呢,心特特特跳動加快。可是萬一喊不出來呢?
練習一下吧!聽聽一歲9個月的自己什麼聲音。
秋雲記得自己生的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三都是上幼兒園還口齒不清呢,隻有老二因為都是自己帶大的,口齒還好一些。
喊啥呢?別驚動了鄰居當我是個有毛病的孩子吧。
哈哈,對了!椿樹上會有許多蟲兒,小時候經常捉蟲玩還有一些捉蟲的玩話。試試吧。
椿樹的果實老家叫椿呱噠,小時候家裏窮,把椿呱噠摘下來,分開一個一個用針線串起來,掛在脖子上,就成了當時孩子們最美麗的裝飾品,戴上到處炫耀。
椿樹上有一種好看的蛾子,還有一種比較難看殼又比較堅硬的小蟲子,老家叫椿孤老頭,用腳很難踩死,都拿在手裏玩。
為了不錯過媽媽,雲兒一小步一小步退著走到一棵樹後開始找蟲兒。不知道是不是季節不對還是自己太矮了,根本沒找到椿孤老頭,也沒有漂亮的蝴蝶。
她想了想覺得應該說點啥。
“椿穀老忒——”“跑哪裏去辣”“啊,啊——啊——”。“蟲子有娘——沒?”秋雲自言自語幾句,算是開了開嗓。
忽然又感覺自己很可笑,一個一歲多的自己想啥呢?誰會關注你,現在又不是孩子稀缺的2000年以後。
又往前走幾步保持站在石頭上。
又突然擔心起自己娘的精神狀態,開始回憶前世學的心理教練課程。站在教練的角度分析媽媽的心理狀態。
媽媽昨天騎自行車去10裏地的姥姥家,妹妹隻能躺在炕上由爸爸帶著,下午回來發現妹妹發燒,晚上帶去醫院確診腦膜炎,半夜妹妹就病逝了。
那時候嬰兒死亡率很高,太小的孩子死了一般不會抱回來都是直接丟掉。
麵對妹妹的死,媽媽怎麼辦呢?媽媽會怎樣看待孩子生病和去世這件事兒呢?都會有哪些心裏活動呢?比如孩子病了,會不會怪爸爸?
記得以前有時媽媽犯病就會念叨說爸爸沒帶好妹妹,不該去鄰居家,甚至懷疑鄰居給孩子喂毒藥了。
腦膜炎是一種傳染病,其實爸爸不不去鄰居家是對的。因為鄰居家孩子確實是小時候損傷腦子,導致長大了也不太聰明。
媽媽還念叨沒有見到妹妹,其實是姥姥擔心媽媽看見情緒失控,因此直接丟了,這導致媽媽缺少一個接受麵對和告別的儀式,以至於她內心一直放不下。
秋雲現在覺得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讓媽媽從悲傷情緒看見她,然後陪媽媽聊聊天,不讓媽媽在悲傷中沉浸。然後,爸爸去地裏幹活時,媽媽一個人在家發呆時和媽媽聊聊妹妹,不能一直憋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