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頭人來報,謝危才想起,確還有一個張遮,收監在刑部大牢,已經許久了。
燕臨自然有人攔下來。
他想了片刻,隻道:“前些日抄家,薑府裏那柄劍,拿去給他吧。”
那應
當是很久以前的東西了,薑伯遊革職,薑府抄家,才從那沾滿了灰塵的庫房裏找出來。
劍匣打開,內裏竟然簇新。
是一柄精工鍛造的好劍。
劍匣裏麵還鐫刻著賀人生辰的祝語,一筆一劃有些稚拙,可刻得很深,經年猶在。
去送劍的人回來說,燕將軍看著那把劍,再沒有喝過一口酒,隻是在坤寧宮前,枯坐了一整夜。
謝危也懶得去管他。
隻是晚上看書時,見得《說文》的一頁上,寫了個“妒”字,後麵解:害也。
他便把這卷書投入火盆。
次日天明,雪化了,他想起那為自己定下秋後處斬之刑的張遮,去了刑部大牢一趟。
隻是話出口,竟然是:寧二歿了。
後來才補:你的娘娘歿了。
那一刻,謝危隻覺出了一種沒來由的諷刺,好像冥冥的虛空裏,有個人看笑話似的看著自己。
又說了什麼,他竟沒印象了。
從刑部大牢出來,待要離開時,卻見一人立在門外,同看守的卒役爭執不休。
穿著的也是一身官服。
隻是模樣看著麵生,手裏執著一枝晚開的綠梅,碧色的花瓣綻在枯槁的枝上,似乎是宮裏那一株異種。
謝危想了想,才想起:“是衛梁?”
刀琴在邊上,道:“是。”
謝危道:“他來幹什麼?”
劍書便上前去,沒一會兒回來,低聲道:“似是,皇後娘娘生前有過交代,托他折一枝梅,給張大人。”
謝危沉默許久,道:“讓他去吧
。”
劍書再次上前。
那些人才將衛梁放了。
衛梁也遠遠看見了謝危,隻是神情間頗為不喜,非但不上前來,甚至連點謝意都不曾表露,徑直向著大牢內走去。
謝危立在原地。
片刻已不見了衛梁人。
刀琴劍書都以為就要走了。
然而那一刻,他眸底寒涼,也不知觸著了那一道逆鱗,竟然道:“去抓了他,那枝梅也不要給!”
這分明是戾氣深重。
刀琴劍書近來越發摸不著他喜怒,隻得又將已到大牢裏麵的衛梁抓了,連著他方才攜入的那枝碧色的寒梅,也帶了回來,奉給謝危。
謝危修長的手指執了,看得片刻,扔在地上,慢慢踩碎。
9)斷義
回去時,街市上仿佛已經忘了前幾個月才遭一場大禍,漸漸恢複了熱鬧。
也有流離失所的百姓沿街乞討。
一名赤著腳的小乞丐與人廝打作一團,擋了前麵的道。
謝危坐在馬車裏,也不問。
劍書便來道:“幾個小叫花子打架,已經勸開了。”
謝危撩了車簾一角看。
那小乞丐頭上見了血,哭得厲害,一雙眼睛卻瞪得老大,惡狠狠地看著先前與自己廝打的某個大人,咬緊了牙關不說話。
狼崽子一樣的眼神。
又帶著一種活泛的生氣。
還有滿腔的不甘,不願,不屈服……
他忽然道:“把他帶過來。”
刀琴將人帶到了車前。
那小乞丐也不知深淺,更不知他是誰。
謝危問:“幾歲?”
小乞丐擦了擦頭上的血
,道:“七歲。”
謝危又問:“有名字嗎?”
那小乞丐說:“沒有。”
謝危便慢慢放下車簾,對劍書道:“帶他回去。”
卻不是去皇宮。
而是去謝府。
隻不過,當謝危走入壁讀堂時,那麵空無一物的牆壁前,竟已經立了一道身影。
是燕臨。
玄黑的勁裝,讓他看上去挺拔極了。
隻是聽見腳步聲,轉過身來時,一雙眼裏浸滿的卻是沉寂的死灰,還帶著一種尖銳的嘲諷。
一柄鑲嵌著寶石的精致匕首,被他從袖中扔出,落在案上。
燕臨問他:“是你讓人給了她刀?”
謝危沒有否認:“所以?”
那一瞬間,燕臨幾乎騰起了熾烈的殺心,腰間劍峭拔而出,便架在了他的脖頸上!
他簡直不敢想象這個人做了什麼!
坤寧宮裏,從來不敢留什麼鋒銳之物,便連金簪他都叫人把尖端磨鈍。
可這個人卻送了一柄匕首進去!
劍鋒挨著他脖頸,已出了血。
燕臨緊咬著牙關質問:“你怎麼敢,你怎麼敢做出這樣的事來!她活著於這天下又有什麼妨礙?她沒有害過你,你有什麼資格逼她去死!”
謝危道:“你怎知,我給她刀,是要她自戕?”
燕臨怔住。
謝危一雙平靜地眼眸,注視著他,分明和緩無波,卻讓人覺出了一種幽微裏蘊蓄的瘋狂,甚至讓人渾身發寒:“既是刀,便人人都可殺。”
他覺得他瘋了。
謝危笑了起來:“隻可惜,她是個懦夫,不敢
殺你,隻敢將刀對準自己!這般的人,便是死了一千一萬,又有何足惜!”
這是他的兄長。
也是他認識了將近十年,共事了五年的先生!
他遞刀給薑雪寧,原來想她殺他!
這一刻,燕臨隻覺出了一種莫大的荒謬,幾乎想要將他一劍斬殺在此!
然而燕牧臨終囑托,到底浮現。
劍鋒一轉,最終從他身側劃過,劈落在那書案上,分作兩半:“你我從此,有如此案。是我從來不曾看清你,你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
燕臨走了。
謝危似乎並無所謂。
10)天下
那個小乞丐被刀琴劍書帶下去,洗漱幹淨,頭上的傷口也包紮了,換上合身簇新的衣物,反倒有些忐忑局促起來。
一雙眼看人也帶著濃濃的警惕。
仿佛他隨時可以拋棄這一切,去逃命。
謝危問他:“你想當皇帝嗎?”
那孩子大概已經知道了他身份,有些畏懼,然而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渴望,直白利落,竟無半點遮掩地回答:“想!”
謝危突地笑了起來。
他牽了他,往高高的城樓上走。
那孩子問:“我要起個名字嗎?”
謝危說:“以後你可以給自己起。”
那孩子道:“想叫什麼便叫什麼嗎?”
謝危說:“想叫什麼,便叫什麼。”
暮色昏沉,衰草未綠,城外的荒原一直延伸到天邊。
謝危立到了高處。
那孩子拽著他的衣角,站在他身邊,也朝著下方望。
謝危問:“你看到了什麼?”
那
孩子道:“光禿禿的地。”
謝危道:“是天下。”
他於是高興起來:“我當了皇帝,那天下就是我的!”
謝危卻搖頭:“不,它不是你的。”
那孩子困惑。
謝危便抬了手,向下麵一指:“你看這江山,綿延萬裏不到頭,可天下沒有誰是它真正的主人。你貴為九五之尊,也隻能使天下萬萬人匍匐在你腳下,卻不能使這天地為你改一分顏色。甚至那跪伏在你腳下的萬萬人,也從來不比你低賤。你是乞丐,能當皇帝。他日你若配不上,這萬萬人當中,總會有人站起來,拚著一死也要將你從龍椅上拽下,為癡愚的世人,講一個他們或恐一輩子也不會明白的道理。”
那道理究竟是什麼呢?
許多年以後,已經成了一代賢君的皇帝,還總時不時從噩夢中驚醒,回想起那個謎一樣的人,留下的謎一樣的話。
可他此刻,卻忘了追問。
隻是在回去的時候,他高興極了:“那將來我有喜歡的人,可以封她做皇後,還有喜歡的,也都可以封作妃子。”
謝危沉寂不言。
他便迷惑地看他:“先生沒有喜歡的人嗎?”
謝危喉結湧動了一下,仿佛壓抑了什麼,最終卻還是什麼也沒有說。
後來的賢君偶爾也會回想起這一幕來,卻仍覺在迷霧中一般:那樣的神情,真的沒有喜歡的人嗎?那或許,總是有過某一個極為特殊的人,曾為他劃下一道深痕。
11)雪
盡
最後的那幾天,謝危並不住在宮裏,也不住在謝府。
他住在白塔寺。
住持方丈則在附近的山中修行。
春來的前一日,謝危上山去看望。
山中春來晚,越往高處越冷,茅屋前竟然飄了雪。
忘塵方丈在沏茶。
他坐下來喝了幾盞,看庭前的雪,將屋簷下一隻小小的水罐蓋滿。
忘塵方丈說:“世間事,有時看不破倒好,人在世間,活一條命,許多人庸庸碌碌便也過了。”
謝危卻說:“那有什麼意思?”
忘塵方丈輕輕一歎,宣了聲佛號:“你這又是何苦?”
謝危枯坐良久,一搭眼簾,道:“倦了。”
人生世間,各有其苦。
接下來誰也沒有說話。
喝完這盞茶,他告了辭。
臨走時,又瞧見屋簷下那罐雪,於是向忘塵方丈要了,帶下山去。
忘塵方丈說:“雪下山就會化的。”
謝危沒有回答。
到得山下,他將那罐子置在潮音亭內那張香案,裏麵的雪已經開始融化。
儒釋道三家的經卷,都被他堆在亭下。
一把火點上,燒了個幹淨。
她說,求他念在當年喂血之恩,以她一命,換張遮一命。
可張遮自定己罪,不願苟活。
那他到底不算同她兩清。
欠了命,得要還。
謝危盤膝坐在香案前,看那罐雪慢慢化,也等著那些經卷漸漸燒盡,擦不幹淨血跡的金步搖擱在正中,邊上是一方幹淨的絹帕。
他垂眸解下了腕間刀。
薄薄的刀刃折射了一縷明亮的天
光,映入他眼底,卻未驚起周遭半寸塵埃。
午後負責為碑林燃香的小沙彌進來,三百義童塚的碑林裏,那一塊為人劃了名姓的石碑後,不知何時竟挖開一座新坑。
到得潮音亭前,隻見許多血從上方順著台階,蜿蜒下來。
雪白的道袍紅了半片。
香案上一柄薄刃短刀,用過後,被擦得幹幹淨淨,與那金步搖並排放在一起。
罐中無雪,隻餘一半清水。
這個曾如陰影一般籠罩在新王朝上空的男人,就在這樣一個春將至、雪已盡的午後,離奇而平靜地去了,沒有為世間留下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