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的選址也極為巧妙,北門直通中鹿港,前往中原之路暢通,西門則在官道要衝之上,來往的人都從此進出,而南門則通往江陵,唯有東門,是麵對漢水的,由於城池擴建越來越大,北門的城牆在加寬加長的同時,漸漸延伸到了江岸邊上,所以從城外北門到東門,不可以直接從東北角的城牆處轉過來,那裏是一條死路,而是要繞城牆一周,從西門、南門經過,才能抵達東門,當然這是指其他幾處城門都緊閉的情況下!
在尋常時間,東門是不向普通百姓開放的,由於東門外並無大道,所以很少被利用,而東麵城牆外到江岸的這一大片地,逐漸就被有頭有臉的世家瓜分了,成了各自私宅,這裏臨水順風,又無人喧鬧,實在是個清新養神的好地方,所以襄陽城的東門,逐漸變成了貴族之門!
現在郭嘉的大軍撤走,就算他知道了劉表要下葬乘機突襲,也要從西門繞襄陽一周才能到達東門,而且東門外的空間極小,根本不利於大軍陳列,在這麼狹小的空間裏,能形成的威脅也極為有限,所以劉備再三思慮之後,總算同意了讓劉表下葬。
而且那些朝中大臣還有一個更為荒誕的理由,劉表貴為皇親,又是諸侯,為士林之楷模,就算高順再大膽,也不會冒犯發兵攻擊正在送葬的隊伍,驚擾劉表的英靈!
劉備雖然對此嗤之以鼻,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其實也不願意堅持前幾日自己的原則,因為那樣一來自己在荊州的威望,定然會大打折扣,劉表在荊州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要是自己連族兄、將荊州拱手讓於他的人都這麼對待,其他人豈不更加寒心?
這一日,早晨大雨滂沱,水流如注,不過道場還是要繼續,法師在做著最後一道工序,靈堂之中,金鈴大作,做法的道士念念有詞,數十人圍著令堂不住走動,司徒府的人全都跪在堂前,院中雨聲淅瀝!
襄陽城內的守軍也全都調動起來,全然不顧上這等大雨,先是百人組成的騎兵隊出了北門到要道上了巡視,再是前人隊出城守住了中鹿港通往襄陽城的要道,緊接著調動其他人馬到各門守城,東門內外更是有一萬精兵守衛,而在通往東門的西門和南門外十裏的範圍之內,都有士兵巡邏把守,嚴陣以待!
如今的襄陽城如同一隻受了驚嚇的野獸一眼,一旦有什麼異動,定然牽一發而動全身,肯定會全速運轉起來,到了非常時刻,劉備決定就算送葬的隊伍還在城外,他也會很堅決的關上城門!
但過了未時,司徒府中還是沒有絲毫動靜,站立在城頭上發呆的劉備終於忍不住了,這已經到了下午,要是還不出城,便是要折騰到半晚上?在這樣的雨夜,變數就會更大,不由得他焦躁起來,忍不住就要去催促,好在楊儀好言勸阻,不想讓他與蔡氏的矛盾再次激化,雖然是女流之輩,但大庭廣眾之下鬧起來,誰的臉上也都不好看!
終於在申時,才算到了道士算好的時間,送葬的隊伍開始啟動,雨勢雖然減小了一些,但還是無法打起那些紙做好的依仗,所以禮儀全麵簡化,除了白布做的一些必要之物以外,其他的都裝進了大車拉走,反而省去了不少人,劉備聽了這個消息,總算鬆了一口氣!
為了防止有奸細滲入,劉備讓劉封親自帶了一千人護送這一行隊伍,同時劉封也代表自己為劉表送葬,關鍵時刻,劉備當然要留在城中坐鎮,不會輕易離開襄陽城,但他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才蔡氏看來又是另一種態度!
浩浩蕩蕩的隊伍緩緩出了東門,劉琦披麻戴孝、抱著靈牌走在最前麵,蔡氏和劉琮跟在其後,蔡氏看著城門內外的士兵,一聲冷哼:“這一次你父親麵子可真大,居然有這麼多人為他送行!”
劉琮蒼白的臉上有雨珠滑落,看了看跟在兩邊的士兵,嘴角牽動,冷笑道:“劉備對我們也很照顧啊,你看看這兩邊保護的士兵!”
但蔡氏眼裏卻閃過不屑之意,寒聲道:“他劉備再防得嚴密,又怎能是那位先生對手!”
寒風刮來,雨絲變成了斜線,劃割著陰沉沉的天空,一切動靜,甚至連時有時無的哭喪聲,都被淹沒在這斑駁的雨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