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經是秋天了,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北京的公共場所全部要掃碼,公園、商場、超市......生活變得非常不便利,各種線上購物APP開始流行,整個社會似乎都進入了線上生活的狀態,甚至很多公司開始批準員工居家辦公。抖音這個在2017年開始流行的APP在疫情之下開始井噴式飛速發展,在病房裏麵到處都是抖音的視頻聲。雪晨告訴哥哥要放心休息,因為這是一個蟄伏的最佳時間,讓哥哥不要著急工作。
很快柏瀚進行第二次心理谘詢,這一次他已經康複了百分之五十,醫院的藥物尤其是奧拉西坦等營養腦神經的藥物對於他來說非常有效。所以他能以更集中的精神進行心理谘詢。對於這一次的心理谘詢他是非常期待的,因為上次的心理谘詢讓他收獲很多,另外他對馬傑醫生有非常強烈的好感,光是看到她的時候病已經好了一半了,不過他不準備顯露出一絲一毫自己的好感。
“馬醫生,您好”
“你好,現在感覺好點了嗎?”
“嗯,好多了”
“兩周一般是一個周期,大部分人都能有很大的改善,很高興看到你這次有精神多了”
“謝謝您”
“這次我們探討一下,這個病對人的思維方麵以及行為方式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想會對你恢複社會功能有很大的幫助”
“好的,上次收獲很多,期待這次您的分享”
“恐懼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應行為,比如:適應不良性完美主義、取悅性強迫思維”
“具體一點說呢?”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指的是訂立不切實際的目標,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對自己低自我同情。這樣的思維習慣常常跟父母對其高標準、嚴要求的行為有關。因為完美主義,所以伴隨有拖延症,覺得自己不能做到完美就不開始,過於看重結果而不是過程,因為這樣的心理所以常常拖延著不行動。你有這樣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麼?”
“我還真的是完美主義,但是拖延症倒不嚴重,但是我在做關鍵決定的時候經常猶豫不決,甚至到了焦慮的地步,這可能也是拖延的一種?”
“對的,這也是拖延做決定的一種。如果完成了目標也從不會發自內心地高興以及肯定自己,甚至覺得自己的成功是一種偶然。不會為自己慶祝,而是再尋找下一個目標,為之忙碌。你有這種習慣麼?”
“天哪,你好像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
“取悅性強迫思維就是指總是處於一種低自尊狀態,在群體生活中總是習慣於遷就、討好、取悅別人,這就導致你容易被身邊的人PUA,對方會不符合實際地否定你的價值,在25歲成熟之前在群體中容易受到欺負、孤立。這種情況你有麼?”
“前半部分有一些,後半部分不多,我還是朋友比較多的,但是在群體裏不喜歡出風頭,總是躲在後麵倒是有的,讀書的時候確實麵對別人的語言攻擊喜歡逃避而不是正麵回擊”
“除此之外,還有對自己和他人的消極觀念、強迫自立、羞恥感、負麵驅動、個人中心主義、低自我情緒調適能力、不安全依戀。從字麵意思去理解,你覺得你擁有哪種特質,我幫你展開講一下”
“消極觀念、強迫自立、負麵驅動,但是負麵驅動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樣”
“消極觀念指的是對自己和他人都有消極的觀念,對大多數人極端不信任,對自己有著強烈的自我批判。所以喜歡獨來獨往,害怕受到傷害,同時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做之前都覺得結局會是消極的,這種消極一定程度增加你負麵思維的安全感,即便是你擅長的事情也會有很強的焦慮和負麵思維”
“18歲之前沒有,18歲之後好像是有的”
“強迫自立指的是任何事都不依賴於別人,習慣於隻依靠自己,這樣就不用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心理不成熟的時候就逼著自己成熟獨立,沒有良性互動的親密關係”
“這個在16歲開始是有的,程度上應該是百分之七十”
“負麵驅動指的是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先問一下自己,你是真心喜歡這件事想做,還是基於你認為應該做、不得不做但是不想做,如果是後者驅動你去做那麼你就是負麵驅動,不會因為喜歡而專注做一件事而進入心流的狀態,也不會享受這個過程,將精力全部放在事件本身而不是結果。隻有正麵驅動,你真心熱愛一件事並為之努力才是健康的心理模式。因為忙忙碌碌的努力常常讓我們忘記了我們是誰,我們應該做什麼,所以努力方向上也會出現偏差”
“那我應該各占百分之五十。個人中心主義、低自我情緒調適能力、不安全依戀可以展開解釋一下麼?我好對應探索一下自己的內心”
“童年時期撫養不到位,父母的忽視,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好的物質或是精神關心,這會導致兒童成年之後對自己的低價值感,即便是很小的失敗也會讓他羞恥感,或者說花錢會讓其有羞恥感,這順應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
“這個倒是沒有”
“不安全依戀指的是建立不健康的親密關係,尤其是在伴侶相處中,會產生焦慮依戀,當聯係不到對方或者接收不到對方信息的時候會焦慮,產生很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用負麵情緒和方式對待情侶,比如批判、譴責等等。在伴侶的選擇上不是基於現實或者發自內心的喜歡,而是複製父母的模式,選擇自己認為能掌握的低價值感的伴侶,但是往往這樣的伴侶既不能提供良好的情緒價值,進而加強你的焦慮”
“個人中心主義呢?”
“個人中心主義指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身邊的人,對於他人的話和行為不關心,而是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但是成熟的心態是積極觀察、響應身邊人的心理、動作,尤其是成年後在社會中我們對人的判斷,有自己的應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定程度上比個人努力還要重要。這種行為模式你有麼?”
“在27歲以前有的,比較厭煩應對人際交往。但是後來創業需要,有意識地克服”
“你覺得你調整自我情緒的能力怎麼樣?在情緒低落、焦慮、憤怒的時候一般都會尋找什麼樣的方式來緩解,或者說你重視自己的情緒變化麼?”
“有一點忽視自己的情緒吧,有負麵情緒的時候不會深入分析原因是什麼,也不會告訴其他人,一般會把自己關在屋子裏麵看電影、喝酒,斷掉自己的社交,因為我覺得很多痛苦都是人際關係引起的,不如把感情寄托在喜歡的事物上麵。”
“一定程度上是的,不好的人際關係確實是刺激源,如果是善良的人,不忍心傷害別人的人,會把這種傷害轉換為對自己的攻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原生家庭有傷害或者遭受校園暴力、職場傷害的人抑鬱。所以規避這些人際關係是有必要的,友情、愛情甚至是親情,都要有勇氣摒棄。必須學會對人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但是人又總是有被動的社交,所以也必須有自己一套應對模式”
“那規避刺激,有哪些注意的方麵可以提醒我麼?”
“第一,不要陷入不良的人際關係中,隔離掉,或者設計一套應對方式。第二,工作壓力不能過大。第三,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和預期,不要陷入物質的焦慮、匱乏或高欲望。”
“好的,非常感謝您”
“這周感覺怎麼樣?不良軀體反應有減少麼?比如頭暈、乏力、惡心、心率加快,飲食和睡眠怎麼樣?”
“飯量增加,睡覺能有八小時,不再早醒了,很喜歡清晨的陽光,反而不喜歡晚上了,之前是喜歡傍晚時候,走路也比較有動力,沒有心跳很快的情況,就是比較嗜睡”
“嗜睡是藥物作用,其實睡覺是你康複的最佳方式,因為可以讓你的腦神經遞質逐漸恢複,也可以用睡眠抵消藥物的副作用,這些藥物有一些也會形成新的刺激,有一定程度負麵作用。睡眠、睡眠、睡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跟你說一個有些玄學有有一點哲學的概念,抑鬱的人之所以想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一些經曆讓他的靈魂感覺很痛苦、無法得到自由,自我靈魂和現實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靈魂又被肉體這個現實世界的載具所束縛,所以患者想殺死自己的肉體,以便靈魂得到自由解放。而睡眠讓靈魂重新回到身體,睡眠是一個自我治愈,自我融合的過程”
“好的,我知道了,睡眠非常重要,我會好好睡的”柏瀚臉上終於露出一點輕鬆的笑容。
“另外你如果躺床上時間久了,可以出來活動一下,但是不要勉強自己運動,我這邊的治療方案是根據患者的個人意願來決定運動量,不要有強製性。徹底放鬆,遵循自己心和腦的感受,多出去曬曬太陽就好,可以補充維生素D3,作用非常大”
“如果我出院了,還需要繼續服藥麼?有沒有副作用小的藥物推薦?”
“有的醫生建議服藥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是我建議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因為藥物可能產生藥物依賴,而且會增加腎髒的負擔。最關鍵的是日常生活的壓力、刺激調節,而不是藥物。推薦給你維生素D3、富含OMEGA3的魚油、穀維素、甲鈷胺、維生素B族。另外還有曬太陽、接觸大自然、做家務,不舒服的時候不要做任何事,把自己變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然後慢慢變成動物覓食、做體力勞動,打遊戲、熬夜看電影在這個階段都被允許。最後再腦力體力並用恢複成人類。”
“非常感謝您非常規化、非教條的意見與建議,我認為它們會非常適合我。非常感謝您這兩次的分享與傾聽”
“不用謝,出院前可以再進行一次谘詢,你可以把自己關心的問題羅列下來,到時候一並問我”
柏瀚看著馬潔醫生如同白瓷一般白到發亮的皮膚,大大的眼睛笑起來的時候又細細彎彎好似兩朵桃花,裏麵泛著星星點點的柔光,鼻梁非常高挺從側麵看是標準的直角三角形非常貴氣,嘴巴不大不小厚厚的非常可愛。中等身高略豐滿的身形,尤其是圓圓的翹臀看起來非常性感,很少穿高跟鞋但是腿的比例很長,腳看起來很小,手也很小並且肉呼呼的,拿著筆寫字的時候,手看起來像多啦A夢的小手,讓人很有保護欲。
柏瀚很喜歡馬潔醫生的聲音,非常清涼、幼態、又富有磁性,簡單來說就是又純又欲。馬潔非常專注於自己的工作,30歲了仍然孑然一身,看得出來醫院裏的男同事都非常喜歡她,早上去辦公室給她送早餐的,中午去給她接水的,下午給她送咖啡的......谘詢的時候桌子上還總是擺著鮮花。但是她好像從來不為所動,臉上也並沒有年齡帶來的焦慮,而是淡然、自信。總是穿著白大褂,裏麵換著絲質的襯衣:天藍色的、鵝黃色的、櫻花粉的、黑白相間水墨畫的......她喜歡穿輕便、柔軟的平底鞋,總是擦得非常幹淨。整個人給人一種高級知識分子的感覺,親和又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