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在城中晃悠了許久,最後決定去一趟“白馬寺”,彌補之前沒到“白馬寺”的遺憾。
可惜多年戰亂,“白馬寺”已經遭受嚴重破壞。
“寺”在秦朝代表的是官舍名稱,漢朝時,指的是朝廷政府機關,凡朝廷所在,皆謂之寺。後因天竺高僧來洛陽時住在鴻臚寺,從此寺就成了寺院的泛稱。
而“白馬寺”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由印度馱經書回洛陽的那匹白馬而得來。白馬寺剛剛建立時,寺院僅由一座木質結構的佛塔構成,采用梁柱式與穿鬥式建成此寺的雛形。
“白馬寺”坐北朝南,進入山門後,可以看到大殿和幾個大院,不過還是可以看到有不少僧侶在此地念經誦佛。
之前趙國弘揚佛教,佛教得到廣泛的發展,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佛圖澄”得到兩任趙王石勒和石虎的青睞,他也希望利用人們對佛教的信仰,借此招攬人心,穩固政權。
而佛圖澄的弟子“釋道安”,就曾在白馬寺頌揚佛法,後來北境戰亂不休,為了逃避戰禍,道安師徒四百餘人決定離開北方,取道南下,投奔晉國轄地“襄陽”。
其南下襄陽時期,正是南境玄風鼎盛之時,大批清談名士熱烈討論本末、有無、體用等玄學話題。為了適應南境朝野崇尚玄學的風氣,道安在弘法活動中,往往刻意宣講思想上能與玄學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學,將當時玄學界的一些爭論引入般若學加以研討,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本無宗”學派。
聽聞道安入襄陽後,南境境內的四方學士競往師之,可見佛教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後來他還製定戒規,道安以前,中土沙門皆從師姓,師來自天竺則姓“竺”,來自月支則姓“支”,而由於各地各門姓氏不一,造成門派的分歧。道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決定佛門一律以“釋”為姓。
佛學有兩大係,一為“禪法”,一為“般若”,而道安為二係之集大成者,弟子甚多,遍布南北。
在寺內聽了許久的梵音之後,老白決定返回客棧。
出山門處,正好碰到了熟人“蕭絮”。
隻是這回在蕭絮身邊的,不再是蕭逸,而是兩個從未見過的男子,年紀似乎大她許多。
看著老白愣在原地,蕭絮先打了聲招呼:好久不見啊,傷怎麼樣了,好一點了麼?
老白呆在原地,驚詫道:你怎麼在這兒?
蕭絮走到老白身前說道:鄴城有個“飛花大典”,我去看看,你呢?
老白直接回道:找人,對了之前托你找的那個人,有消息了麼?
蕭絮莞爾一笑,使了個眼色示意身旁二人先離去,然後說道:上次是因為你救了我,我才答應幫你尋人的,如今你搗亂了洞庭慶典,還沒找你算賬呢,你反倒先問起我來了!
老白直接不願意了:是你們洞庭的人先出手傷了我,要不是這樣,我怎麼會離開,好在我命大,上天保佑,才免遭一難!
蕭絮生氣道:若不是你多嘴說那幾句,我哥哥怎麼會傷你。
老白沒好氣道:誒,傷人還有理了是吧!
蕭絮撇了撇嘴,繼續說道:你要是跟我回洞庭,那就是你有理,畢竟傷及同門,算我哥哥的錯,我讓他給你致歉。
老白揮了揮手:別,我擔心他一控製不住自己,又對我下手了。
蕭絮皺著眉頭道:怎麼會,我在你身旁。
老白仔細盯著眼前的這名女子,蕭絮也是直盯著老白,沒有半點嬌羞,反而將老白看的不好意思了,他眼神閃躲,說道:這樣,我也不問你了,我們分道揚鑣好吧!
蕭絮搖了搖頭:不好!
老白嗤笑道:蕭姑娘,這我救了你,我們也算互不相欠,何必糾纏不清呢!
蕭絮有些生氣道:誰糾纏不清啊,明明是你,一聲不吭就走了。
老白解釋道:我那會都躺在地上了,怎麼跟你說,那時就算我有意寫信給你,若是被蕭宗主知道了,還以為我們有什麼事情呢!
蕭絮繼續說道:那我阿父說放你們走的時候,你那時的傷應當也好的差不多了吧,為何不來找我?
老白繼續解釋道:再回去不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嘛,你想,你要是我,你會回去麼?
蕭絮瞥了老白一眼:如果是顧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