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臉色枯槁的男子在睡夢中被驚醒,他猛地睜開雙眼,看著四處並無半點光亮,於是重新眯起了眼。
形如槁木的男子叫做“老白”,大家也不知道“白”是他的姓、還是名,隻知道他是一開始長得白皙、兩頰處又有著些許絡腮胡,所以得此稱呼。
此時,一名黝黑的漢子推開屋門,用腳踹開屋門,手中揮動長鞭,大聲喊到:都給我起床!
睡在老白一旁的幾人陸續起身,沒有半點拖延,他們並非被老白的起身驚醒,而是被這名黝黑的漢子的吼聲給嚇到了。
此地名為“闕堡”,是一處“塢堡”,因此地未完建時,與其它塢堡相鬥,導致門口缺了一角,便起名“闕”。
所謂“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防衛性的建築,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塞外列城,時北方大饑,戎狄盜賊並起,天下動蕩不安。許多豪強地主或官僚貴族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當時中原避難之人民,大多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
這種“塢堡”從平地建塢,圍牆環繞,前後開門,塢內建望樓,四隅建角樓,略如城製。
“塢壁”的主人,通常都稱作“塢主”,也被稱為“壁帥”。
在各地某種勢力或政權崛起之後,許多塢壁都會被征服或歸順,之後便成了一股半獨立的勢力,聽從於某一方的調遣。
“壁帥”通過自身威望和勢力,常常招徠流民,將流民被安置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進行生產,繳租服役。
“闕堡”是老白待的第三家塢堡,這是他在此地待的第二天。原本他在一處名為“穀園”的地方做佃客。可惜“穀園”的“壁帥”身患重疾,所以他決定將穀園拱手讓給他人,自己去海上尋仙避難。可惜事情泄露出去,新來的“壁帥”接手沒多久,就被這家“闕堡”的“壁帥”所擊敗,將穀園眾人遷到如今的“闕堡”當中。
眾人被集結在一處露天的地方,黝黑的漢子站在一旁,朝著居中的壁帥大喊道:拜見壁帥!
眾人也紛紛跪下。
一旁的壁帥朝著那名黝黑的漢子輕聲說了幾句,然後便踱步離開了…
老白緩緩抬頭、看向雲天處,看這天色,現在應當才卯時,原先在“穀園”的時候,一般要到辰時才會去田裏,今日怎麼會這麼早!
黝黑的漢子讓二人一隊,排成一列,讓所有人緩慢走到“闕堡”外另一側。眾人麵麵相覷,畢竟被叫出來的這幾十個人,都是原先“穀園”的佃客,大家想著莫非又要換個地方。
老白和原先穀園的“梁愁”為一隊,二人剛走到“闕堡”的另一側,就被幾人按住,用一個大枷枷住,本想掙脫的二人,看著前行有個大聲喊叫的人,直接被一名壯漢揮刀砍殺,在場眾人皆大驚,都不敢再做任何掙脫、甚至連半點出聲響都未敢發出。很快,眾人被捆住押往其它地方。中間難免還少不了多次被押運的人毆打、辱罵。
路上,梁愁對著老白輕聲說道:聽說南北即將開戰,燕國讓各地檢查核實戶籍,準備征發百姓入伍,想來這“闕堡”的“壁帥”不願意這樣輕鬆放我們離去,想把我們賣去做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