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裏外,臨汾城。
大批大批的燕軍,邁著雄健的步伐,相繼出城南下。
劉備身著金甲,腰佩長劍,騎著高頭大馬,緩緩的步出了城門。
今日,劉備已盡起大軍,打算揮師南下,去和匈奴人一起收拾顏良。
根據諸葛亮的推算,此刻劉豹的匈奴鐵騎,理應已經殺敗了楚軍,劉備現在趕去,正好不用跟楚軍正麵交鋒,隻需撿便宜就是。
劉備滿臉自信,那般神態,仿佛堅信此番一戰,必可洗雪前恥。
得意的神思之間,劉備的王駕已步出城門。
“臣就在臨汾城中,恭迎大王凱旋了。”諸葛亮提前拱手道賀,那言辭語氣,仿佛同樣認為自己的計策,必然功成無疑。
劉備哈哈大笑,滿臉的得意,一個瀟灑的勒馬轉向,昂首走上大道。
就在劉備剛出城門,胯下戰馬還未邁出幾步時,一騎斥候從南麵絕塵而至,直抵劉備駕前。
“啟稟大王,聞喜急報,劉豹中了顏賊伏擊,損失慘重,今已逃還汾陰,卻為楚軍圍困,匈奴五部盡皆被困在了汾陰城中。”
此言一出,劉備大驚失色,身子猛的一晃,險些從馬背上滑下來。
“什麼,你再說一遍?”劉備驚吼一聲,滿臉的質疑之色。
幾步之外,諸葛亮也聽到了這震驚的消息,策馬飛奔著趕上前來。
那斥候隻能小心翼翼的,將匈奴人兵敗,五部被困的消息,如實的又重複了一遍。
確認過後,劉備沉默了。
他那蒼老的身軀,微微的顫抖著,鼻孔裏吐著粗氣,咬牙切齒的樣子,說不出是驚還是怒。
諸葛亮那運籌帷幄的表情,也土崩瓦解,臉上所剩下的,隻有驚悚與茫然。
劉豹歸降顏良,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諸葛亮看不出來任何值得懷疑之處,他實是想不通,顏良究竟是從哪裏看出的破綻,竟然會設伏擊敗劉豹。
諸葛亮絞盡了他那充盈的腦汁,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他當然不會想到,顏良其實根本就沒看出劉豹是假降,而是顏良壓根就抱定了要滅匈奴的意圖,才會提前設下埋伏。
破你諸葛亮之計,伏擊劉豹,可以說都是“誤打誤撞”的意外收獲。
而正是這誤打誤撞,令諸葛亮陷入了無盡的羞愧中,一想到自己自認為高明的計策,再一次為顏良所識破,諸葛亮是又恨又成,幾有無地自容的心思。
半晌後,劉備從驚愕中回過神來,當下不禁轉頭看向了諸葛亮。
劉備的眼神中,重新恢複了那種不易覺察的幽怨,仿佛埋怨諸葛亮計策再度失利,又讓他的自信,無情的被顏良所羞辱。
“軍師,現在該怎麼辦?”劉備語氣凝重的問道。
“這個……”諸葛亮羽扇也沒心思搖了,抬手撓起了自己的頭皮。
吱唔了片刻後,諸葛亮很是艱難的說道:“臣以為,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吧。”
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聽到這八個字,劉備的表情,愈加的失望。
諸葛亮卻也無可奈何,在這般局勢變化,完全超出他掌控的情況下,一時片刻間,他哪裏有應對之策,眼下他所能做的,也隻能是靜觀其變,再慢慢想辦法了。
劉備暗暗咬牙,沉吟了半晌後,歎道:“罷了,速速傳令給前軍,命已發之軍,即刻撤歸臨汾吧。”
說吧,劉備憤然轉身,瞪了諸葛亮一眼,策馬回歸而去。
看著劉備遠去的背影,諸葛亮的額頭,已是悄然滾落一縷冷汗,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
汾陰城,圍攻正在繼續。
顏良的八萬楚軍將士,將汾陰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隨時都能四麵圍攻,將匈奴人吞噬一般,不過顏良卻並未急於攻城。
汾陰城好歹乃匈奴人三代營建,其城甚堅,內中劉豹尚有近兩萬的可用之兵,強行攻城的話,就算最後能破擊,顏良勢必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而此時的劉備,正在幾百裏外的臨汾城,坐觀其變,顏良當然不會給劉備趁機漁利的機會。
故在圍城之後,顏良便圍而不攻,而是傳令往洛陽,從後方調運破城炮往河東。
汾陰城再堅固,難道還能有洛陽堅固嗎?
顏良相信,隻要他的數百門破炮城一到,幾輪轟擊之下,汾陰城就將被夷為平地,到那個時候,他所要做的,就隻剩下大軍圍殺,殺光七八萬的匈奴男女老幼而已。
所以顏良現在一點也不急,他和他的將士們,現在所做的,隻是把汾陰團團圍住,耐心的等著破城炮的運抵。
顏良不急,城內的劉豹,卻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