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加官進爵(2 / 2)

以漢之製,凡王公及縣侯之爵,或是三公之尊,均有稱孤道寡的權力。

此前顏良的官職雖為右將軍,但爵位卻是襄陽縣侯,本就是有權力稱孤道寡的。

不過顏良到底是穿越者,那時總覺得自稱“孤”,或是“寡人”,有些別扭,故是每每以本將自稱。

但現在卻不同了,既然自表為大司馬,官職已位列三公之上,就算再別扭,也不能再拒絕“稱孤道寡”,否則如何能彰顯地位。

“好吧,孤決定,眾文武升賞完畢,孤當親率大軍東進,一舉討平孫權。”

頭一次稱“孤”,顏良忽然覺得也不是那麼別扭,相反,還別有一番快感。

“願為主公赴湯蹈火,再所不辭!”麾下諸將,無不慷慨呼應。

頂著大司馬頭銜的顏良,環視著麾下熱血高昂的眾文武,刀削似的臉龐上,不禁浮現出傲然之色。

自稱大司馬的當天,顏良便擬定了一份名單,大行封賞群臣。

黃忠、甘寧、魏延、呂蒙四人,東征的功勞最著,顏良遂封四人為平北、平南、平東、平西將軍。

文醜、文聘、張郃鎮守中原,雖未參與征吳之役,但功勞卻不能抹卻,而且皆是元從功臣,顏良遂任命文醜為征北將軍,任命文聘為鎮北將軍,以張郃為鎮東將軍。

至於其餘張遼、淩統、陸遜、朱桓、黃蓋等將領,如張遼、陸遜之流,其才華雖然出眾,但畢竟新降未久,沒有建立卓越之功,論功行賞,故顏良隻升任他們為蕩寇、討逆等雜號將軍。

至於許攸、田豐、賈詡、滿寵、徐庶等人,皆也冠以雜號將軍之名,但因這些人的謀士身份更濃,故顏良令他們又兼任長史、主簿、諸曹等大司馬霸府的文官之職。

而對於龐統,盡管歸降顏良未久,但征吳之役屢獻奇策,功勞著著,故顏良升他為軍師將軍,參署大司馬府事。

軍師將軍雖為雜號將軍,但軍師身份特殊,有謀主的身份在內,軍師將軍便想當於顏良麾下軍事參謀長,再加上有“參署大司馬府事”之權,其地位自在諸將軍之上。

龐統的功勞雖然擺在那裏,不過他畢竟加入顏良集團未久,為了平衡人事,似許攸、田豐、徐庶等謀臣,也皆被賦予了參署大司馬府事的權力,這同樣是顏良製衡眾臣,避免造成曆史上諸葛亮那樣權力獨大的手段。

官職封罷,但是爵位。

因是顏良目下的爵位乃縣侯,故他麾下之臣,爵位均在縣侯以下,依功勞大小,各封都亭侯、亭侯、鄉侯等爵。

封官加爵已罷,顏良更是取秣陵庫府,大賞三軍。

三軍將士,文臣武將,加官的加官,進爵的進爵,受賞的受賞,無不歡欣鼓舞,整個顏良所統的三州士民,盡皆沉浸在歡慶之中。

封賞未久,顏良遂調許攸前來守秣陵,自將萬餘兵馬東進吳郡,與先期出發的諸軍會合,向孫權發起最後一擊。

而當顏良這邊正如日中天之時,逃往吳郡的孫權,卻正陷入無盡的灰暗之中。

因是抽調了朱桓一支兵馬,使得會稽郡的防備空虛,鄱陽郡的魏延所部,便趁此時機,連破新安、長山、烏傷諸縣,長驅直入殺入會稽腹地,兵鋒直取會稽治所山陰。

三吳諸郡,丹陽、吳郡和會稽,今丹陽已為顏良所得,會稽又被魏延攻略,此時的孫權隻餘下了一個吳郡。

而奉顏良之命先期殺到的陸遜和朱桓,以江家大族的身份,大肆的勸降吳郡諸縣,當地的豪強大族見孫權已無力回天,便紛紛響應陸遜二人的號召,群起而叛,大殺孫權委任的縣令,盡皆獻城而降。

逃到吳縣的孫權,無兵可調,無將可用,眼見諸縣盡皆,顏良大軍逼進,隻得一路向南逃竄。

從吳縣到烏程,從烏程到永安,從永安到餘杭,孫權帶著他的老媽,一路逃到了吳郡的最南端。

而顏良的大軍,卻一路追擊,根本不給孫權喘息的機會。

最終,無路可逃的孫權,隻能堅守在餘杭城中,麾下所用兵將,不過其舅吳景和不到四千勉強糾集起來的殘兵。

就在孫權逃到餘杭未久,淩統等所統大軍,相繼追至,將餘杭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未久之後,已自封為大司馬的顏良,也率後續大軍,親自抵達了餘杭。

近三萬的大軍,將一座小小的餘杭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此時的孫權,已如猶鬥的困獸一般,這一座餘杭城,已經是他最後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