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見到劉虞之後,詳細向劉虞彙報了劉和前往長安解決李傕、郭汜等發動兵變的經過,解釋了劉和為什麼沒有將少帝迎回洛陽的原因,同時也向劉虞毫無隱瞞地報告了劉和不等朝廷任命公文抵達幽州便自領太傅府長史,同時任命幾個下屬為曹掾的做法。
劉虞聽了李嚴的彙報,沒有任何質疑,對於兒子自領太傅府長史的做法也沒有表示不滿,倒是為劉和目前留在四戰之地的洛陽感到擔憂。
劉虞說:“吾兒這次率領孤軍前往長安,立下不世之功,雖然不曾將天子迎回洛陽,卻也是盡了全力。如今他因為看不得數十萬洛陽百姓饑餓困頓,自願留在洛陽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善莫大焉!隻是,洛陽乃四戰之地,很難得到幽州方向支援,周圍又是列強環伺,一旦遇險,則危矣。”
李嚴安慰劉虞說:“公子做事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不會冒失和衝動。雖然他這次留在洛陽十分危險,卻有不少勤勉用心的手下輔助於他,衛將軍朱儁也很支持,如果太傅大人能夠在幽州與他遙相呼應,相信周邊的勢力輕易也不敢妄動。”
劉虞點頭說道:“既然世仁如此堅定,我自然不能虧了他,這次你回幽州有什麼需要,盡管開口,隻要我能辦到的,絕不拖延!”
因為劉虞的全力支持,所以李嚴在幽州一路“綠燈”,很快便為劉和籌集到了如此豐厚的一大筆急需物資。
李嚴離開幽州時,劉虞為他準備了八百輛牛車和三千輛馬車,還有五千名負責趕車的民夫,另外還委派神射手慕容平率領兩千騎兵一路護送,可謂是重視萬分。
漁陽太守盧植手持劉虞的任命文書,隨李嚴同行。已經抵達幽州的徐榮,被劉虞任命為破虜將軍,同時接替盧植出任漁陽郡守之位,今後徐榮將率領五千西涼兵和五千幽州騎兵屯駐漁陽,與不安分的烏桓人進行長期的鬥爭。
慕容平護送盧植和李嚴來到冀州高邑,提前接到消息的韓馥出城十裏相應,將眾人迎進城內。盧植這次來冀州,便是接替韓馥冀州牧的職務,而韓馥則將北上擔任幽州牧之職。
讓盧植接替韓馥出任冀州牧的建議,是劉和早在離開幽州時便與劉虞商量過的,事先也征求過盧植和韓馥的意見。
韓馥早就想要離開冀州這個是非之地了,如今主掌河北五州事務的劉虞讓他接自己的班,頂掉董卓時期任命的幽州牧公孫瓚,前往形勢一片大好的幽州任職,韓馥當然是樂意之至。
至於委任盧植出任冀州牧,那就更是神來之筆。以盧植忠誠漢室的態度還有他善於打仗的本領,到了冀州之後,不僅公孫瓚要夾著尾巴做人,就算袁紹今後都有得頭疼。
盧植可不是韓馥,不僅善於指揮作戰,而且治理內政也是一把好手,加之他海內大儒的名聲,不論是公孫瓚,還是袁紹,今後要在冀州鬧事,都要麵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盧植與韓馥順利交接完畢之後,立即召見了沮授、鮮於輔、太史慈、李敏和趙浮等重要的下屬,這些人對於盧植的到來非常擁護,都覺得冀州能有盧植坐鎮,情況一定會比韓馥主政時要好。
李嚴與盧植告辭,在慕容平的護送下趕往信都,與等候在這裏的審配順利彙合,然後用劉虞提供的龐大車隊將五萬石糧食裝上馬車和牛車,一起浩浩蕩蕩地向著黃河岸邊而來。
隊伍在途經清河國一片丘陵地區時,曾經遭遇到一支人數近萬的匪軍伏擊,據說這些匪軍都是從青州流竄過來的黃巾餘孽。
麵對行動迅速,組織嚴密,分明就是不穿軍服的這群“劫匪”,慕容平和李嚴毫不畏懼,立即組織手下騎兵和步兵進行猛烈還擊,將來犯的賊人打得哭爹喊娘,倉惶而退。
李嚴南下時,不是隻有慕容平率領的兩千騎兵護送麼,從哪裏又冒出來了一支步兵?
原來,劉虞給李嚴安排的五千趕車的民夫,其實就是藏在軍都山中秘密訓練了一年的龍虎衛精兵!而這些龍虎衛在隨李嚴南下時,隨身的車中都攜帶著最為精良的各式兵器,在麵對忽然冒出來的劫匪時,正好可以試試馬城兵器作坊內出產的新式兵器是否趁手和鋒利!
這支由劉和親自創建的部隊,從最初選拔士兵開始,就采取了極為嚴格的標準,不僅隻挑漢人子弟當中身體強壯、吃苦耐勞的青年,而且都是背景可靠,家庭和社會關係落在幽州的良家子弟,可謂是血統純正,最為純粹的一支近衛軍。
劉和當初創立龍虎衛的目的,本來是要作為劉虞最可信賴的一支貼身衛隊使用,防止曆史的悲劇再度上演,這次卻被劉虞毫不猶豫地派給了兒子。
劉和現在號為虎賁中郎將,又身處東都洛陽,讓龍虎衛前去聽他調用,倒也符合龍虎衛的響亮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