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法會(2 / 2)

頂部是巨大的蓮花台,四周檀香嫋嫋,經幡環繞。

圍繞著祈福台的,是高低錯落,同樣修成環形的石階,從遠處看呈九瓣蓮花的形狀,與祈福台頂部的蓮花座遙相呼應,甚是壯美。

京城各庵堂的女尼和在家修行的俗家弟子就分別站立在這些台階上。

以寧國大長公主為首的接到觀禮帖子的貴人女眷,則坐在台階外圍。

終於到了時辰,一陣渺遠的梵音響起,那聲音清雅悠揚、似遠似近,瞬間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萬眾矚目之下,慧恩師太從祈福台後方緩步而來,身前身後各有四名女尼護持。她一步一步走到祈福台中央,寬大的緇衣無風自動,恍若踏雲而來。

蘇惟生立刻明白了這位師太為何有這麼多信眾,甚至比起她的師父——出身皇族的琅華公主還要得皇室看重、百姓敬仰。

女尼信的也是佛,而佛家自來講究“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合起來稱為“相(四聲)好”。

意思是隨著佛法精深,修佛者的身體會出現與眾不同的瑞相。

在修行中,佛會以不同的瑞相出現,普渡世人,救萬民於水火。

杭氏正式出家那日,蘇惟生為避嫌並不曾入三回殿,因而此時才看清這位慧恩師太的麵貌。

她瞧著與寧國大長公主差不多的年紀,麵容已不複年輕時的嬌嫩,天庭卻仍舊飽滿,手長腳長,雙耳厚實,雙目卻猶如波瀾不驚的大海。

放眼望向台下時,眼中慈悲竟與菩薩如出一轍,端的是寶相莊嚴,令人自慚形穢、不敢褻瀆。

她在蓮花台上盤膝而坐,雙掌合十,口誦“阿彌陀佛”,聲音清遠宏亮。

據說慧恩師太是前任住持琅華公主撿回來的孤女,自幼浸淫佛法,年輕時曾與各路僧人女尼論經三天三夜,還與西山寺的圓純大師鬥過法,未嚐一敗。

佛號過後,滿場寂靜。

慧恩師太目光悲憫地掃過全場,正式開始講經:“我佛慈悲,佛雲……”

在場至少有數千人,卻無一人發出響動,連呼吸都盡量放輕了。

蘇惟生等人坐的地方遠,仍覺得講經聲好似在耳畔,聽得十分清楚。

蘇惟生不著痕跡地敲了敲身下石階,的確不是完全實心的。

記得白修竹說過,前年這祈福台建造時,督造的就是他的父親,據說是運用了什麼法子巧妙搭建,將整個祈福台連通四周台階,組成了個什麼什麼體,是以能將聲音傳得更遠。

不過建造的事他是一竅不通,暗自觀察完,又暗自為夏禮青那邊祈禱了一聲,就開始專心聽經。

蘇惟生自己經曆奇特,卻並不篤信佛道之事,可聽著慧恩師太從六祖開悟一路講到因果輪回,也莫名產生了一種心靜神安之感,仿佛已踏入極致樂土,於雲端遊曆世間,連呼吸都漸漸平緩。

“諸惡莫可做,眾善皆奉行。一念起,則清淨生,蓮台名,諸邪辟,是諸佛教……”

韻律獨特的講經聲中,蘇正文聽得頻頻頷首,感悟良多,偏又不便張口抒發,隻好側頭跟侄子兼弟子對個眼神聊以慰藉。

可一轉頭,就見自己的得意弟子不知何時閉上了眼睛,麵容平靜中尚帶著一絲微笑,隻有胸口微微起伏——

分明是端坐著睡著了!

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