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見聞(2 / 2)

蘇沁靦腆道,“書上有寫的。”

蘇正文點頭,“不錯,別信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多讀書是好事,讀書明理。”

蘇瀾笑道,“有您這句話,大……哥怕是更要捧著書本不撒手了,未來姐……嫂子知道她愛看書,就差把寧家書房雙手奉上了。”

眾人先時還沒反應過來,想了半天才想起她口中的“嫂子”指的是嶽西池,不由紛紛嗆著了。

蘇沁沒好氣地瞪了妹妹一眼,這才發現自家弟弟一直沒出聲,“長生,你怎麼了?”

“我在想,”蘇惟生一本正經地回答,“未來嫂子嶽姑娘。”

“噗……”

見蘇沁羞得滿臉通紅,蘇正德忙掏出手帕擦了擦嘴,“這孩子,怎麼也欺負起你姐……哥哥來,吃飯,吃飯。”

蘇惟生並不是在想嶽西池,而是想起了前世,慶隆帝當皇子時也喜歡來這一品居。不過最喜歡的不是鹵煮火燒,而是那口羊肉湯,大夏天也是隔個三五日就要吃一回,常常吃得口舌生瘡,他們這些伺候的沒少挨罰。

慶隆帝去後,他每每想起這位主子時,也會命人買上一鍋回去。

時移世易,沒想到過了一百六十多年,這家店竟然還在。雖然換了地方,卻一如既往地熱鬧,連味道似乎也未曾變過。

隻是同他一起喝湯的人,都已經不在了。慶隆帝、蘇忠,也不知入了多少次輪回,連他自己,也換了臉換了身份,再不複舊日模樣。

蘇惟生在心底長長一歎——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王勃《滕王閣序》)

用完飯,蘇正德就被蘇瀾姐妹拉著買東西去了,蘇惟生三人徑直去了青雲樓。

青雲樓不是京城最大的酒樓,卻是最熱鬧的酒樓。

從太宗年間起,就有許多舉子來這裏交流學問,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本朝舉子的聚集地之一。

這青雲樓的東家也精明,二樓三樓照常做生意,卻專門把一樓清空,隻在牆上貼了不少字畫詩作,中間擺了一排排長條桌和長凳,留給舉子們時不時辦一場文會,比一比書法、作畫、吟詩作對啥的。

今日這場比的正好是作詩。

此時蘇惟生大致看了一眼,參與的書生足有二三十個。主桌那裏坐了三個人,應該是青雲樓或者哪位舉子邀來的主持者。

“那是什麼人?”

蘇茂謙撓頭,“中間那個是南郊進士堂的杜大儒,左邊的是國子監的邢博士,右邊的是陸翰林。”

“進士堂又是什麼來頭?”

“進士堂是杜大儒開的,專門為有誌會試的舉子授課。惟生叔有所不知,這位杜大儒是京城聞名的大儒,不愛當官,偏喜歡教書育人,最愛才子。門下弟子就有三十多人,大都在各部各地為官,所以杜大儒雖無官職,威望卻高。”

三十多個弟子!“進士堂的所有舉子麼?”

“哪兒啊!”蘇茂謙小聲道,“那進士堂隻要舉子交了銀子就能進去聽課,弟子卻是真正收入門下的,不一樣,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