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惟生原想將找宅子的事托給留守在府城的何家老仆趙叔,自己先去找杭知府打聽事情。
不想趙叔一聽他要買宅子,便立即道,“可真是巧了,就這條巷子裏就有兩家賣宅子的,一家在咱家斜對門,另一家走路也隻需一刻鍾左右,並不遠。”
“哦?趙叔可知那兩家原本是什麼人?”蘇惟生眼前一亮,他來府城頭一件大事就是置房產,這麼快就有了消息,當然很是驚喜了。
何家所在的這條巷子環境清幽,離府學也不遠,卻並不偏僻,從巷子背後穿過去,就是博陽府最熱鬧的街市,實在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段。
趙叔笑嗬嗬道,“怨不得蘇少爺這麼小就能中秀才哩,果真是個有運道的。咱們這一片的人家,除非家道中落,否則斷斷不會賣宅子的,咱家這個,就是正巧趕上一戶人家後代不成器,敗了家業才有機會。蘇少爺這個可不一樣!”
趙叔豎起大拇指又恭維了一句,才接著道,
“斜對門那戶人家姓陸,陸家大爺兩年前中了進士,做了翰林老爺,回頭把他家老爺太太都接到了京裏,隻留了個門房看宅子。隻是京都居大不易,就靠著那麼點俸祿維持一大家子的生計也是艱難,聽說現在還住著朝廷賃給官員的屋子呢!後來陸家老太太病了幾場,日子愈發不好過,陸大人尋思老家的宅子空著好幾年沒人住,賃出去那點銀子也不頂什麼事兒,搞不齊越放越破敗,這才送了信回來,讓把宅子賣了,也能貼補些開銷。”
趙叔砸吧砸吧嘴,“蘇少爺要買了這處宅子,保不齊就能像陸大人一樣回頭就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呢,兆頭是極好的!”
蘇惟生與何軒聞言都點頭,雖說家裏有老人生病,但畢竟是上一科進士的宅子,寓意還真是不錯,總比那敗了家業賣房賣地的好。
蘇惟生便問,“宅子有多大,作價幾何?”
趙叔豎起三根手指,“三進,聽說裏頭家什器具什麼都是現成的,略收拾收拾就能住人,要價一千五百兩。”
蘇惟生咋舌,這價格雖比何家的房子便宜了近一半,比起縣城可高了數倍,他們平寧縣那處宅院才花了不到三百兩呢!府城的物價委實駭人,不過他家也不是買不起。隻是……
何軒見此便問道,“那另一家呢?”
趙叔道,“另一家姓袁,與咱們何家一樣是商戶,做的是絲綢生意。隻是家中兄弟多,袁老爺上個月剛去世,嫡子庶子的就鬥成一團,還出了幾條人命,後來鬧到官府分了家。大頭的鋪子全給了嫡子袁大少爺,餘下的庶子隻得了些宅子現銀什麼的。分得這座宅子的袁家九少爺跟他姨娘就想搬到另一處小一點的屋子裏住,將這處宅子賣了,當成本錢自個兒做別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