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推心置腹(1 / 2)

幾人欣賞了一會山色,嶽飛問黃毅勳:“二弟說北伐大業不成是何緣故?”

“大哥,北伐不成,非戰之罪。史書記載是大哥北伐到潁昌與開封之間時,皇帝下詔班師,隨後解除各大將兵權,然後就與金人議和。至於原因,一種說法是因為嶽家軍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立下不世之奇功。功高震主,又為奸臣所忌所以皇帝在北伐初見成效之時下令班師。還有種說法是因為皇帝從心底裏認為金國勢大,怎麼打也打不過它,所以來犯時讓軍隊抗擊以保住性命,讓軍隊反擊來作為議和的本錢,一句話就是以戰求和,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大哥北伐到底的。第三種說法是因為宋朝興起於陳橋兵變,所以皇帝害怕大將們有樣學樣,一直是重文抑武,趙構南渡後為解燃眉之急才不得不對將軍們稍稍放權,但骨子裏還是不放心,尤其是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讓趙構對武將們更加不放心,一生中最怕的就是武人勢大,尾大不掉,因此一旦形勢稍定,皇帝就必然收兵權議和。事實上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沒有從製度上解決好與軍隊的關係。以漢唐之強盛,後期也都是藩鎮割據,更不用說唐宋之間五代更替,有兵就是草頭王,軍隊簡直成了皇帝的噩夢。所以宋朝曆代皇帝都是重文抑武。武人生於宋時實在是生不逢時。其實不光是宋朝,自古以來,大將功高震主,皇帝過河拆橋之事史不絕書。大將立下不世之奇功,又手握兵權者,無非是以下幾種下場:最好如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其次如郭子儀全終全名。再次如範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象宋朝開國大將做一個富家翁也不錯。剩下的就是鳥盡弓藏了。而趙構對大哥更是鳥未盡,弓已藏,令人歎息。”

一番話讓嶽飛陷入了沉思。良久才說道:“陛下把我從一個小校提拔為鎮守一方的大將,可謂是君恩似海,我唯有直搗黃龍府,滅金賊,迎二聖,雪國恥才對得起陛下對我的知遇之恩。哪怕是付出性命我也心甘情願。”原來嶽飛已經明白黃毅勳話中隱隱約約的意思:自己將來會被皇帝和奸臣害死。

“大哥,我勸你以後不要對人說‘迎二聖,雪國恥’這六個字。”

“為什麼?”

“是人都會有自尊,都不願讓人提起自己的恥辱之事。皇帝也一樣。父兄被擄不是趙構的錯,卻是他心頭的恥辱。你提起此事皇帝內心肯定會不高興,卻又無法說出來,隻有在心底恨你。”

“不會吧。”

“大哥,那我也提兩件對你來說類似的事,你就能體會到趙構聽了你提他的父兄之辱是怎麼想的了。先說第一件,你的親舅舅要謀害你卻被你殺了。我知道這也不是你的錯。”

嶽飛眉頭一皺,“我現在也想不通舅舅為什麼要害我。”

黃毅勳看嶽飛反應不大又提起第二件事:“大哥的第一個妻子是不是改嫁了?”

“你!……”嶽飛的臉憋得通紅,指著黃毅勳說不出話來。

“大哥對不起,現在你應該能體會趙構聽到靖康之恥的感受了吧。那是埋在趙構心底的傷疤,沒人揭雖然不會好,卻也不會疼。被人揭起來後心裏肯定不好受。”

“怪不得我的那首詞黃縱他們都說不好,卻沒人說哪裏不好。”

黃毅勳心裏一動,“什麼詞?給我看看。”

“就是這首我兩個月前出征時寫的《滿江紅》。我念給你聽吧。”

“好的。”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