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了乞顏人主力之後,嶽雲沒有繼續前進,而是選擇了回國。一方麵是因為乞顏人本來就是軍民不分,這一仗,乞顏人全軍覆沒,部族裏的青壯年男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族中隻剩些老弱婦孺,根本沒有繼續進攻的必要,再者是自身有十萬人以上凍傷,在沒有找到防止凍傷的辦法之前,國民軍也無力再戰。還有就是華夏王國目前隻有一條長安到海州連雲港的鐵路,軍事物資隻能通過鐵路運到連雲港,再走海路運到北京,從北京到大同和察哈爾就隻能靠畜力了。雖然開戰前大同和察哈爾屯積了大量物資,但這一次出動的部隊有六七十萬,戰爭勝利後加上俘虜有上百萬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把大同和察哈爾的糧食吃個精光。所以嶽雲下令各軍區部隊各自回原駐地,自己則和王保率國民軍主力押送俘虜經大同回到北京,留下部隊後和王保一起經連雲港回到長安。
華夏八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華夏王國舉行了隆重的慶典。慶典之後嶽雲留在了長安,王保則到北京主持部隊改編事宜。一是野戰軍增加三個軍的編製。以參加草原反擊戰的遼東軍區、燕雲軍區主力及錫林軍區和察哈爾軍區各一部組成第8軍和第9軍,原2軍副軍長常宏任第8軍軍長,原第3軍副軍長許祖任第9軍軍長。以參戰的河北、河東、陝西、寧夏軍區各一部組成第10軍,原第4軍副軍長周列任軍長。同時王保辭去兼任的第6軍軍長一職,由第5軍副軍長薑輝接任。又從師長裏麵提拔朱玉、彭德、張聞、林榮、何彪、羅漢、葉衝分別任第2、3、4、5、8、9、10軍的副軍長。各軍防區重新調整。第1軍駐遼東,第2軍駐錫林,第3軍駐察哈爾,第4軍駐燕雲,第5軍駐陝西,第6軍駐寧夏,第7軍駐河南,第8軍駐山東,第9軍駐河北,第10軍駐河東。除了對野戰軍進行改編外,還新設龍江、鬆江、遼陽、遼西四個正軍級軍區,歸遼東軍區節製。任命劉成、陳勝、蘇裕、談政為軍區司令。
王保已經夠忙了,嶽雲在長安卻比王保還忙。首先是俘虜問題,四十多萬俘虜不是個小數目。如何處理成了難題。嶽飛、黃毅勳、嶽雲、李仁孝、李用幾人商量了一天也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最後嶽飛決定由議會討論解決。議會爭論了三天,拿出了初步意見。一是都不放回去,二是分別處理。百夫長以下隻要宣誓效忠華夏王國即可免罪,並獲得居留權,可以參加修築鐵路、開挖礦山等工作,工作五年後再次宣誓效忠華夏王國即可成為華夏王國公民。百夫長以上的軍官則必須接受軍事法庭審判,一旦被判有罪,不僅被判處勞役,而且將成為王國的官奴。
戰俘安置方案確定以後,由嶽雲主持審判。經過審判,所有軍官全部被判犯有侵犯華夏王國領土罪,有的人還被判犯有搶劫罪,殺害平民罪和強奸罪。這些罪犯有的被押往官辦廠礦勞動,有的則被私人工廠主租用,由於罪犯的另一個身份是官奴,所以工廠主隻需向官府支付租金而無需向官奴支付工資。工廠主租用官奴期間必須保證他們不得逃跑,並不得傷害官奴的性命。否則,工廠主將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官奴租用期滿,工廠主必須保證其仍有勞動能力,否則要向官府支付賠償金。
官奴在服刑期間除服勞役外還必須接受洗腦。具體措施就是每天寫檢查,認罪服法。不會寫不要緊,那就老老實實地學。當然在學會之前就要吃點苦頭了。
由於戰俘有四十萬人之多,所以直到華夏八年五月才安置完畢。在此期間,華夏王國也完成了政法分離。首先就是把中央政府的大理寺改為最高法院,大理寺正卿改稱最高法院院長。然後在各路、府、州、縣分設地方法院,路、府、州、縣行政長官不再兼管審判工作。地方法院不受地方行政長官節製,初步實現三權分立。其實中國曆朝曆代皇帝和官員一直都在探索權力製衡的辦法,三權分立的主導思想和權力製衡的思想一脈相承,所以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阻力。雖然華夏王國實行了立法、司法和行政權的分立,但黃毅勳認為這並不是民主製度,頂多是民主製的萌芽。首先是皇權依然高高在上,如果實行完全的君主立憲,別說嶽飛,就連各級官員那裏也通不過。還有就是議員也不是民眾選舉產生而是推舉產生的。這和選舉產生絕對是兩碼事。否則英、法兩國在大革命之前也是民主國家,也用不著搞什麼大革命了。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既然來到了封建社會,就隻能按照封建社會的章程辦。自己要做的隻是一點一點地改良。至於人權、女權之類的,隻能留待後人了。同樣道理,對於科技的發展,黃毅勳也是順其自然,蒸汽輪機不過是水車、風車的發展,地圓學說也是古已有之。象電力,化工之類的東西,黃毅勳本來懂的也不多,同時考慮到這些東西大大超越了這個時代,所以提都不提。當然出於方便自己的需要,黃毅勳還是引進了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當然這兩樣東西更方便了商家和儒生。與阿拉伯數字相比,最讓商家感到方便的還是鐵路。所以一開春,議會就提出了擴建鐵路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