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黃龍府,俘虜金國皇帝完顏亮之後,對於華夏王國來說,金國作為一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但金國的官員和百姓並不這麼認為。十月八日,金國在上京另立趙王完顏雍為新君,尊完顏亮為太上皇,詔令天下起兵勤王。
第二天,張憲率軍包圍上京,圍而不攻,靜候各地勤王之師。至十五日,共殲滅勤王民軍十萬餘眾。又等了五天,再也沒有援兵到來,張憲才下令攻城。三日後城破,全殲守軍十萬人(大部分都是新兵和民兵),皇帝完顏雍和文武百官除少數人自殺殉國外悉數被俘,一個也沒有跑掉。
張憲下令新老皇帝獻出皇帝印璽和金國全圖及上京,北京,東京和鹹平四路地圖,並寫下最後一份詔書,宣布金國與華夏王國合並,將金國所有土地和人民全部移交給華夏王國,皇帝退位。張憲則向金國兩位皇帝和文武百官宣讀早就準備好的嶽飛詔書,宣布接受金國合並到華夏王國的請求,自即日起正式接收原金國的所有國土和人民,封原金國皇帝完顏雍為遼寧侯,原金國太上皇完顏亮為海陵侯,由華夏國民軍護送至長安晉見皇帝。
第二天,嶽飛詔書到達上京,表彰張憲收複遼東的功績,封張憲為金國公,任命張憲為遼東總督,全權處理遼東四路的一切軍政事務。同時免去張憲的國民軍副總司令和東路軍總指揮二職,任命嶽雲為國民軍總司令兼北路軍總指揮,任命王保為國民軍副總司令兼東路軍總指揮,率第五軍,第六軍協助嶽雲平定草原,同時協助張憲建立遼東軍區,保證遼東軍政事務的實施。第三軍、第四軍調回燕京,接受嶽雲直接指揮。
張憲接詔後立即向王保移交軍權,同時開始以先後入遼的山東軍區三個師和河北軍區三個師為基礎組建遼東軍區部隊。張憲並不發愁兵源,他手中的俘虜包括士兵,軍官和文官在內有四十萬之多,士兵就有三十萬人,除去十萬女真士兵,其他民族(如漢人,渤海人,契丹人等)的士兵也有二十萬之多。張憲決定先從俘虜中招收十萬士兵,希望能有一半人通過訓練。剩餘的士兵則全部遣散回原籍,同時告訴他們回去後可以申請加入地方保安團。官員一個不要,高級官員押送到長安,其他官員簡單審問登記後也全部遣散。無論是加入軍區部隊還是加入州縣保安團,首選必須宣誓效忠華夏王國,然後要登記個人和家庭基本情況。由於許多士兵有名無姓,張憲規定凡申請加入國民軍和地方保安團的均須登記漢姓,原來沒有漢姓的可以自己取,也可以由士兵登記處軍官代取。以此來增強士兵對華夏軍隊的歸屬感。
凡是打過仗的地方原來的各級政府基本上都不存在了,即使有張憲也不放心。他決定在組建軍隊的同時重新組建各級政府。各級政府暫時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軍管會,二是議會。議員由各行業,各民族推舉產生,經軍管會批準即成為議員。議員也必須登記個人和家庭基本情況,宣誓向華夏王國效忠。同時規定,議員隻登記漢姓,沒有漢姓的必須增加一個漢姓。在政府沒有成立之前,各級議會在軍管會領導下代行政府權力。
就在張憲忙於組建軍隊,建立新政權的時候,那些沒有國民軍駐紮的地方卻出現了好幾個新的“大金皇帝”。這些人有的有原金車皇族血統,有的根本就是假冒。對這些人,張憲一律宣布為叛匪,宣稱總督一定會進行清剿。宣布歸宣布,這時候張憲實在沒時間管他們。他也想借此機會看看那些釋放回去的原金國官員會不會摻和。這也是黃毅勳的意見。他在給張憲的信中說:“必須讓那些心念舊國的人暴露出來,再一網打盡。否則,幾十年之後仍然會有金國餘孽出現。”當然讓他們暴露暴露並不是不教而誅,張憲在公告中明確說政府必將把這些叛匪徹底清剿幹淨,希望民眾不要被這些叛匪欺騙,誤入歧途。說歸說,聽不聽他就不管了。反正黃毅勳已經承諾從河北、河東和山東三路向遼東移民,而且現在三路的報紙已經在宣揚遼東土地是如何肥沃,物產是如何豐富,稅收是如何優惠等等,好象遼東到處是黃金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張憲當然不怕自己會變成光杆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