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二號早上,長白山。
趙依傑一身土藍色的軍裝,站在一個沙盤前,緊盯著沙盤,眉頭不展。他所在的山,隻不過是一座一點兒也不起眼的小山而已,地勢險要,卻有著相對方便的交通。誰也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紅旗軍的指揮部,竟然設在這樣一座連當地人都想不出名字的小山內。
紅旗軍成立已經快兩年了,這兩年內,整個黑土地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隊一路西進,一舉占領營口,把整個遼東納處自己的掌握中,並且,打退了十萬清軍對營口的四次進攻。正當日本鬼子正準備強行拿下整個關外時,英法俄三國坐不住了,聯手向日本政府施壓。國小力微的日本根本就抗不住三大國的壓力,不得不與清廷講和,隨後,就有了那紙讓全體中國人蒙羞的《馬關條約》。依照《馬關條約》,清廷除了向日本賠償兩億兩銀子後,還得把遼東半島和台灣島割讓給日本,同時,承認日本對朝鮮半島的合法占有。可是,俄羅斯人不幹了,他聯合英法再度施壓,逼得日本人不得不把遼東半島還給清廷。當然,清廷為此多付了三千萬兩銀子的代價,總計賠償達兩億三千萬兩。
條約傳出後,國人震驚,反對聲四起。但是,在賣國賣出心得的慈禧和光緒麵前,所有的反對均都無視。自此,清廷對地方的控製力日減,偉大的老佛爺的旨意,出了京城就有點兒吃不開了。特別是在南方地區,那些洋務派大臣控製的省份,根本就沒有把紫禁城裏麵的那兩號人物放在眼裏,各行其是,各施其政。
日本人退出關外後,俄羅斯人卻大搖大擺地進來了,直接在關外設置總督府,把東北各省當成了他們自己的領土。雖然表麵上,關外仍然是大清的領土,可是,大清的政令在這裏,如果不經過俄羅斯駐軍的同意,根本就行不通。老毛子在關外大肆開采礦藏,殘殺中國人,給關外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對這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民,朝廷不管不顧,反倒是傳旨關外各級官府,嚴加彈壓國民,以防觸怒俄羅斯人。
紅旗軍趁勢而起,攻城撥寨,解救國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創出了好大一付基業,與正在台灣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黑旗軍一起,合稱南北二旗,頗受國人尊敬。無數血性漢子從全國各地趕到,加入紅旗軍,使得紅旗軍的隊伍不斷擴大,控製的地盤也越來越多。雖然朝廷根本就不承認紅旗軍的存在,還誣其為匪,可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紅旗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部隊。後來,黑旗軍因朝廷不肯支援而彈盡糧絕,遭到失敗,劉永福劉老英雄撤回大陸,紅旗軍,就成了國人抗擊外侮的唯一軍隊,無數英雄豪傑趨之若鶩,其中不乏留學歸來人員和海外歸國參戰人員。
沙盤上,清楚地顯示出了三支大軍在黑土地上的對峙。俄羅斯人占據了遼東半島,占據了奉天,營口等重要城市,並在那裏構築了堅固的防線。特別是旅順口,堪稱遠東第一堡壘。九萬八千人的俄羅斯正規軍駐紮在遼東一帶,牢牢地鎖住了日本鬼子再度西進的道路。
與此相抗衡的,則是日本鬼子的朝鮮方麵軍。雖然被英法俄三國聯合施壓趕走,可是,日本鬼子根本就不甘心到口的肥肉就此失去,因此,特別成立了朝鮮方麵軍,由原第一軍軍長山縣有朋大將任司令員。朝鮮方麵軍轄第一、第二兩軍,第一軍軍長黑木楨,轄第三,第五師團,共計四萬八千人。第二軍軍長木希典,轄第四,第六師團,共四萬八千人。朝鮮方麵軍總共有九萬六千人,其實力與俄羅斯部隊不相上下,兩軍對峙,怒目相向,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進攻。
自打甲午戰爭結束後,明治痛感自己軍事力量薄弱,因此,決定大規模擴張軍隊。正好,有清廷奉送上的那相當於日本六年多財政收入的兩億三千萬兩白銀,使得明治的擴軍計劃成為了可能。因此,甲午戰爭一結束,明治就成立了第七至第十二六個師團,使得國內常備軍數量整整增加了一倍(注,除第七師團外,其餘師團大部分是在一八九八年成立,在這裏因劇情需要提前,另外,師團番號也可能與史書不符,各師團長、旅團長的名字大部分都是胡編亂造的,架空曆史麼,好看就行)。
六個師團是成立了,常備軍數量也增加了十四萬四千人,可是,這些新成立的師團在沒有經過嚴格訓練以前,是不大可能投入戰場的。因此,現在日本政府所能動用的,其實也就七個師團而已。其中,第一、第二師團駐紮在此國內以維護明治的統治,近衛師團又被拖在台灣,可以說,日本人是把其所能動用的所有力量,都投放到了朝鮮半島上了,由此可見,他們野心不死啊。
在黑土地上,能夠跟這兩支強盜部隊相抗衡的,也隻有紅旗軍了。經過一年的發展,紅旗軍已經今非昔比,所控製的地盤相當大,北至黑龍江南部,南至安東縣以北的虎山一帶,西至丹嶺,東至羅津,整個朝鮮半島北部,包括鹹鏡山脈,蓋馬高原,摩天嶺一帶,都成為了紅旗軍的勢力範圍。東北三個省,都有紅旗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