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大世家(2 / 2)

世家,是周玄武最厭惡的了,披著人皮的吸血鬼。自詡為大魏王朝的上層人,還不是靠著搜刮民脂民膏起家,靠著背著良心的生意守家。說起來,這些世家還不如那些商人,因為那些商人還知道禮義廉恥。

寒門他不了解,皇家他不了解,但是世家他卻是了解的很。自出生在許縣,十年間他都處在周氏世家裏。外麵的百姓都在讚揚,都在歌頌周府的仁慈。周玄武卻止不住的冷笑,在許縣開設粥場,救濟那些流民。可誰知道,他們失去的土地一多半都是周府連同官府一同奪下的。不過,周玄武已經對這些無所謂了,實力是決定一切的一切。周玄武不是心善的人,他不會憐憫失去土地的百姓,但是他痛恨的慘無人道的世家。

周玄武的身影漸漸隱去,李成青良久佇立,然後對著轅門跪下,磕了三個頭。“我李成青,願拜校尉為主,為校尉鞍前馬後。”周五能、劉三武和左冷飛怪異的看著李成青,但是隨即又釋然了,他們四人相識甚久彼此知根知底。這一聲,聲音洪亮,但是聽到的人並不多,周玄武自然聽得到,他離他們隻不過幾十步遠。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我的部下,至少現在你還不行。周玄武心中說道。

李成青拜周玄武為主,周五能三人雖然有些愣神但是並不是很驚訝。李成青原本是樂安郡人氏,在樂安郡任職城門司馬,後來招惹了樂安郡南門世家,被羅列罪名準備將其打壓入獄,可以說多虧了青鋒軍之亂。十年前青鋒軍之亂爆發,大批青鋒軍衝擊樂安郡,李成青這才得以逃脫,但是他的父母妻兒卻被青鋒軍殺害。

李成青一路逃往濟南郡,當時的知州大人郭玨正在招兵,於是就投奔了去。而後,殺敵立功,本應升為部曲都,卻又被濟南郡田氏子弟冒領軍功。徹底無奈之下,他才在五年前來到益都,當了名牙門將,到現在也不過隻是名部曲都。

周玄武對世家的不屑可以說觸動了他的心弦,他對世家敢怒卻不敢言,今天感情的洪流刹那間被打開,他這才想要拜周玄武為主公。周玄武當然不知道他的隨意一言竟然給了李成青如此大的刺激。不過,他現在也沒有空去思考這些。他惹出了這件事情,自然要去處理。

齊州五大世家是新崛起的張府、益都郡南城的郎府,蓬萊郡震府,諸城郡王府和濟陰郡晉府。說起來五大世家其實並不大,郎府、震府、王府和晉府在青鋒軍之亂中損失頗大,家族子弟死傷過半可以說現在隻是算得有些影響力,齊州的其餘世家基本上都在青鋒之亂中被滅門,而後青鋒軍雖然主力被戳,但是在齊州仍然有極大的威脅,特別是兩年前,濟陰郡諸城郡樂安郡先後被青鋒軍占領,這些原先的齊州大世家隻能龜縮在益都郡一郡了。齊州是大亂,所以沒人敢在齊州紮根,或是貿然進犯齊州,恐怕在各路諸侯眼裏,齊州就是個揮之不去的大麻煩。

張府也算得上齊州的大世家了。張府在齊州立足十年特別是最近六年,其崛起速度令人瞠舌。但是,張府靠著經商起家被大多數世家所不齒,所以張府在齊州很受排擠。可笑的是這些世家做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反而排擠張府這頭巨鱷。可惜,張府與眾多齊州世家都有經濟來往,這些世家可以說都得靠張府才能活著,所以饒是他們並不情願,張府在齊州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益都劇縣,朱虛二城縣令都是張府的子弟,其餘諸郡也都有大吏小官是張府子弟。張府一直往軍伍進軍,但是屢屢受挫,到現在也不過在益都安插了兩位家族子弟。

出了轅門,周玄武解開係在馬栓上的韁繩。“校尉要離開了嗎?”在一旁值守的吳文達問道。周玄武望瞭望吳文達,不由得細細想了想。吳文達,他似乎認識,吳文…,莫非是江陵府武昌郡的吳家偏支,算下來吳文達這一代卻是“文”字輩。周玄武不知道吳文達為何會在益都還成了這麼一個小兵。不過,細細想想,在吳家這種龐然大物下,吳文達也是壓抑的緊吧。想到這裏周玄武也就釋然了:“文達,做個守營門的士卒真是委屈你了。”吳文達似乎受寵若驚:“不辛苦,不辛苦,正所謂人盡其才嗎!”周玄武輕笑,吳文達這個人可以說很會說話:“嗯,這樣吧。”周玄武看了看將左手上的扳指取下。扳指上隻刻著一個“周”字,是周府族長的象征。“你拿著這個扳指,找李部曲,讓他妥善安排你。”吳文達看著周玄武手中的扳指,有些感動,“士為知己者死”這話不假,更何況,他自己不過是個微末小兵。“謝校尉,不,主公在上,受我吳文達一拜。”

看著跪在地下的吳文達周玄武久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翻身上馬,向著城東四合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