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為奪陣營主將,向詳圖、呂虎為副將,挑選千人,在三寨下營。”
“呂龍為滅陣營主將,呂粟、於坤為副,也挑選千人,在一寨下營。”
“呂陽為戶曹,主民戶祭祀農桑事。呂圖為決曹,主罪法事。呂冀為金曹,主錢幣鹽鐵事。呂猴為侍曹,主通報事。各自就在五寨設衙吧。四寨麵積頗大,就暫不留兵,做我建武軍校場。”
“呂諸為倉曹,主倉穀事。呂枸為工曹,主軍器械。待此二人回來再上任。”
呂玄講到這裏頓了頓,取香茗輕飲一口,接著說道,“時不我待,如不出我料,大敵就在眼前,諸位速速前往,及早安置部署,前來回報!”
諸將急忙領命而去,郭主簿正要走出廳外,卻聽呂玄呼喚,“郭先生留步,學生有事請教。”
呂玄上前拉住郭玉之手,同席而坐,“我見先生道士打扮,可知練丹?”
郭玉原本小看呂玄,不過十八歲年紀,占著先人餘威,又生有一副好皮囊,要是大軍對敵,還不知如何屁滾尿流。後來見呂玄指揮若定,似乎成竹在胸,不由高看兩眼,呂玄自稱學生,禮賢下士,正對了自己胃口,正想點指天下,做一番慷慨陳詞,卻聽呂玄這般說話,到底是十八年歲,人還未老,就想做長生打算了,當即沉下臉來,“若論長生不老,在下不知!”
呂玄微微一笑,“先生誤會了,學生隻想問問,這冀州可能尋得到硝石和硫黃?”
原本古籍有載,中國古代火藥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黃,以及硫黃的砷化物,都是煉丹術中常用的藥物。
當硝石量小時,三物煉雄黃能得砒霜及單質砷;而當硝石量大時,猛火加熱,即能發生爆炸。三國時,吳國攻蜀國,用船裝載茅草。兵士們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磺和陷硝,自帶火種,另一手拿刀槍,接近敵陣後,順風點火,火勢蔓延700裏,蜀軍大敗,迫使劉備退居白帝城,那時兵家們用硫磺和硝作為燃燒劑使用,是采用火攻時的有效物質。諸葛亮帶兵攻打陳倉城時,動用雲梯近百乘,一乘可立十數人,周圍用木板遮護,再加上短梯軟索,兵士如蟻沿城牆攀登,誰想城上守軍三千,各執火箭,分布四麵,火箭齊發,雲梯盡燃大火,無法攀附。諸葛亮又派衝車,守軍用石塊鑿眼穿繩,甩打下來,衝車被打折,就這樣晝夜相攻,20餘日無計可破。這裏所用的火箭,隻是帶有縱火劑的弓箭,主要起助燃作用。還有一次,諸葛亮派兵攻打烏戈國,將黑油櫃安置在山穀中,油櫃內預先安置火炮,名叫“地雷”,一炮中藏九枚,30步埋一個,中間用打通節的竹竿引出藥線,一發動,出損石裂。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按史料記載,地雷是宋代產生的兵器,所以三國時使用地雷,也隻是演義中的想象而已,但是用縱火劑——硫磺和硝等物質進行火攻,卻是事實。
“這等尋常藥物,寨中就有,我這些年困在山中,收集了不少,硝石有七百餘斤,硫磺也有五百斤,隻是我半路出家,做不出丹藥。”郭玉自嘲道。
“有就好,有就好。”呂玄記得,唐憲宗時清虛子著《太上聖祖金丹祕訣》所述“伏火礬法”中的“伏火硫黃法”:“硫黃二兩,硝石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裏麵,煙漸起。以濕紙四五重蓋,用方磚兩片捺,以土塚之。候冷取出……”,煉丹書《真元妙道要略》(成書年代說法不一,約在9~10世紀)中還載有:“有以硫黃、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焰起,燒手麵及屋宇者。”與“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黃(硫磺、雄黃、雌黃)等燒,立見禍事。”這充分說明了黑火藥劇烈燃燒和爆炸的性質在此之前就已被煉丹家所掌握。
“先生請看。”呂玄取支狼毫,搜索記憶,下筆如飛,記下火藥配方,“這是我在下邳城時,一位遊方老道傳與我的,先生可否試試製此?”
“我看看。”郭玉接過文書,“所製何物?”
“我叫它震天雷!”呂玄眼睛電射寒光。
郭玉連忙細瞧,這配方所記之物甚是平常,真有如此威力?看呂玄理所當然的模樣,不由心中深信幾分,暗吸一口涼氣,要是真做出來,豈不是曠世之物?想到這裏,心情迫不及待起來。“我這就去試試。”
“先生莫要著急,呂猴何在?”呂玄見郭玉已是心急火燎,不由暗笑。
呂猴正在廳外,聽傳召連忙進來,“將軍請吩咐。”
“你帶上幾個親衛,陪同郭主簿辦事。”副教授又轉頭對郭玉說道,“試藥之時,且找後山僻靜處,先生還請務必注意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