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雙唇一張,天下無敵;雙手一舉,同樣天下無敵。
前者自大,後者投降躺平,都是塵埃。
唯一的共同點是都在逃避責任。
這樣說更加現實。
所以覺醒的那一部人、堅持的那一部人,太稀缺了,無一例外,他們是民族英雄、是曆史英雄。
英雄都上史冊了,一個絕對的曆史結論:沒有上史冊的都是‘垃圾’,都是隨風起舞的牆頭草,都是膽小鬼。
這些‘垃圾’不是別人,就是現實中的‘你我他’。
………………
一個先入為主的人,麵對社會有‘認知障礙’,有的人三歲開竅,有的人三百歲也不會開竅,就是這種現象。
當然,誰都沒資格說自己是清醒者,作者在書中也說過,自己最討厭別人說一句話‘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誰給你的資格,標定自己清醒?標定別人糊塗?
開竅是一種動態的認知過程,不是一種靜態的知識儲備。
作者是個萌新,是個三流、九流、不入流作者,說什麼都行,我自己也承認垃圾,節奏有問題。
但你想想,我為什麼從曆史角度寫書?
反正是自娛自樂,本就不是為了賺錢,說句不好聽的,老子做什麼都比寫書賺錢,但…沒意思。
到了這個年紀,人總得找點有意思的事。
我對我的書負責,隻要對一個人的認知思維有幫助,那就是我的樂趣。
………………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你看作者的看法,看進去就看,看不進去就不看,看一多半了,你說老夫知其然,說三流,說自娛自樂。
好吧。
老夫期待遇到一個讓自己長見識的讀者。
結果…
呸~
若不看我的書,有人會告訴你稅賦的實質嗎?
有人會告訴你曾經的公糧本質嗎?
有人會告訴你臣民的演變嗎?
有人會告訴你上位者的思維方式嗎?
有人會告訴你中樞是怎麼看待百姓、怎麼看待萬事萬物的嗎?
當然有!
可惜太LOW,
因為你聽到的答案,是他們想讓你知道的答案,你自己就是一個幹硬的複讀機。
所以老夫三言兩語,用你的邏輯打敗了你的邏輯。
………………
我從來沒說我自己就是對的,活三輩子也不敢說這話,書中說過這樣的話不下五遍。
但你怎麼能——
指責我對你負責?
腦子進大糞了?
父母、老師、長輩對你負責了嗎?
自己對自己負責了嗎?
今天不是遇到一個嘴炮,是遇到一個二十年前的‘自己’。
二十年後,看到當時的自己好氣呀。
一腦子自以為是,一腦子先入為主。想說服別人一個事,至少得把這件事在自己腦海裏推演幾遍,才會告訴別人吧?
就不,老子就對、絕對正確。
好極了,就像一個對著鏡子辱罵的蠢貨。
書中有句話說了三遍:你對別人的任何看法,都是自我認知的映射。
………………
再活二十年,作者也不敢說自己哪件事做對了,更不敢批評別人說那句話說錯了。
你罵我,我就罵你,這是新時代的社交禮貌,不是嗎?
我隻對自己負責。
你能讓我財富自由?還是能讓我高人一等?或者你打賞了一個讓我跪舔的禮物?
既然你什麼都不行,說話都不利索,為何讓我匍匐你的淺薄認知下?為何用你自相矛盾的思維教育我?
我們都別把自己太當根蔥!
………………
萌新總是這樣,創作願望強烈,技巧缺乏,換句話說,等我熟練了,你還看不到我了。
免費平台,腦洞平台,越熱鬧的書評分越高,很多讀者說評分太低,就是這個原因。
傳統類型很難出頭,因為真正為賺錢的寫手會迎合讀者,迎合追求爽歪歪的讀者。
真正的老白讀者則很沉默,在這裏是一種‘很不友好的行為’——別誤解這句話啊,沒有互動就沒有流量,惡性循環是事實。
一千個一星輕易戰勝一百個五星,流量為王,這是人家的規矩。
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得認!
不花錢,閑暇時間,能看到一本真心告訴你點事的小說,不管作者是大神或撲街,不應該握個手嗎?
作者噴讀者是寫手大忌,很多作者都裝聾作啞,你看我什麼時候忌諱了?
因為老子是真心的、真心的、真心的…怕你從我這裏帶走認知錯誤走彎路。
你可以有思想的懟我,不可以無靈魂的罵我。
老子才無所謂什麼狗屁忌諱。
換個角度,浪費這麼多時間教育你,對你夠負責的了吧?
跳過某些不適,想想作者寫書的時候在想什麼,也許對自己有一點點幫助。
以上的真心話,如有不適,請移除書架,以示對作者的嘲諷。
………………
除了父母子女,世間所有的人事關係是相對的,你的選擇,不代表是你選擇對象的選擇——記住這句話,對你的成功絕對有幫助。
認清現實,從認清曆史開始;
認清自己,從認清人性的輪回開始。
希望大家都有耐心看待身邊人和事。
………………
對不起,浪費大家時間了。
論噴人,我可能體力不行,論‘辯論’,你得再活三十年。
我可以預料,有些讀者接受不了我這種思考方式,沒關係,你還年輕,有的是機會撞南牆。
咱們互相饒過吧,沒耐心看到百萬字的還見不到‘真東西呢’。
抱歉,倚老賣老,老薑辣眼了。【抱拳】【抱拳】
鞠躬!
………………
小彩蛋,我想起在京城聽D課的時候。
有一位老師舉過一個例子,說我們的文明愛記曆史、愛看曆史、愛學曆史,但從來不給後人一個‘直白’的答案,而是讓後人去自己找答案。
這個習慣不好,容易誤導很多人。
這個習慣又非常牛逼,會讓很多人產生聰慧。
我拿明朝兩個人來說啊。
一文一武、一大一小、一名一弱。
葉向高的曆史定論:向高有裁斷,善處大事。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
沈有容的曆史定論:明代名將。少年時便立誌從戎報國,先後在薊遼、閩浙、登萊等邊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因屢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為都督同知。
1、首先確定一點,曆史是勝利者寫的,但結果不允許假設,曆史也是最大的公正。
老祖宗對一個人蓋棺定論的時候,某個人的意見根本沒用,皇帝也不行。
這個人的傳記,必然是他任期所有奏折、大事記、官評、民評、起居錄、等等所有痕跡的合集。
請相信老祖宗在這方麵的迂腐,他們絕不會冒著被後人辱罵的風險貿然給一個多餘詞彙。
2、葉向高在萬曆朝獨相七年(重要的事說三遍,內閣就他一人七年、七年、七年),天啟朝二次為相兩年。
笑死,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這個人有多‘無為’,才能讓史冊記載一個首輔功績的時候,沒有突出事跡,記載他的性格湊字數?
打個比方,有一個頂尖大佬,他為政九年,死後百姓都說,這是個‘好人’,——我去,這是什麼評價?
哈哈哈,這就是文人的罵人功底,流傳百世都看不出他們在嘲諷。
張太嶽當時被多少人罵,但張太嶽蓋棺定論的時候,會用性格來湊字數嗎?
3、沈有容很多人沒聽過,他驅逐過紅毛鬼、打敗倭寇第一次入侵夷州。從薊鎮、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到廣東,沈有容在大明朝所有發生戰事的邊鎮服役過。
就像一個超級消防工,但他始終是個小官。
身上所有的曆史事件,都是個‘小人物’,都督同知在現在年輕人看來,也是個‘小官’,七品知縣都能隨意指使。
這樣一個小人物,曆史沒有對他進行過度誇讚,但絕沒有掩蓋他的功績,說民族英雄毫不為過。
“因屢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為都督同知。”注意這句話,短短一句話中,史官對沈有容的所有上官的人事任免進行了否定。
有經驗的人一看‘屢立奇功’四字,就知道沈有容是孤單英雄,就知道他的上官搶了他的功勞。
不需要多說,反複咀嚼一下,奇功、屢立…奇功…還能屢立?
有意思吧,這就是‘曆史’,一樣樣的文字,能學到什麼,全憑自己的認知水平。
…………
彩蛋什麼結論,諸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