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手裏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鏟除幽州的世家,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事情不是這樣做地,解決問題有許多方法。
若是劉展親手消滅了幽州的世家,那樣的話可就名聲在外了。即表明了態度,對世家不感冒,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麵。
大漢朝的世家有多少呢?他們全都仇視你,支持你的敵人打擊你,豈不是自找麻煩嗎?
你若是不出幽州還好,反正幽州我了算。若是想要進一步發展,甚至進取中原,可就困難重重。
因此,劉展不會給自己添麻煩,而是采取卑鄙的手段,暗地裏解決了絆腳石。
公孫瓚的這一手,是把眼前的問題給暫時解決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麻煩。
這個家夥隻是簡單滴看到,王家有人在袁紹那裏當官,卻沒有注意到,王家在冀州廣泛的關係網。
世家大多都有聯姻,王家被滅了,張家的女兒,李家的女兒也跟著倒黴。
河間李家無緣無故失掉女兒,當然不幹了。與幾家關係密切的世家聯合,密謀準備造反。
公孫瓚在河間隻有一萬多軍隊,他的主要力量是對付袁紹。至於幽州那點兵力,公孫瓚沒放在眼裏。
問題是,河間李家也有人在軍隊裏呀。既然要造反,當然要有把握,否則,豈不是找死嗎?
於是,李家盡起家丁數千,裏應外合,東部的這一萬多軍隊嘩變了。
李家多有家財,大肆擴軍,在不長的時間內發展到三萬人,打出旗號要為王家報仇。
公孫瓚的軍隊主要布置在南麵,有近五萬軍隊與袁紹抗衡。獲悉李家叛亂,派出不到兩萬多軍隊去平叛。
軍隊還沒有走出多遠,又出事了。
西麵的趙國又發生了叛亂,張家死了女兒能算完嗎?他們與李家早有聯絡,東西相呼應,共同對付公孫瓚。
好嘛,這下子麻煩大了。
公孫瓚這時候明顯感到自己的兵力不足,與袁紹對峙的軍隊,無論如何也不能抽調。可是,叛亂必須鎮壓下去。
沒辦法,隻好把東進的軍隊抽調一些回來,隻留下一萬五千人向東部進發。
如此,東西兩麵,一下子抽掉了三萬軍隊,除了與袁紹對峙的軍隊,手裏不到兩萬軍隊如何控製整個占領區呢?
冀州亂了,趁火打劫的有沒有?當然有,隻是勢力不如李家和張家,弱一些而已。
冀州世家的叛亂,讓公孫瓚焦頭爛額。而且,公孫瓚的心緒有些混亂。在他心裏,周圍的世家沒有一個好東西,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叛亂者。
公孫瓚提放,疑神疑鬼,精神非常疲憊。
越是這樣,公孫瓚變得越來越粗野、暴躁,麵對此起彼伏的叛亂,終於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下定決心,斬草除根。
公孫瓚一不做二不休,派出軍隊,一夜之間把自己周圍臨近的幾個世家連根拔去。
亂了,全亂套了。R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