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兵的攙扶下,呂布騎上馬喝道:“快撤。”
三千鐵騎,往關上疾馳而去。
……
呂布剛剛逃回關上,橋瑁、袁遺兩軍趕到。
看到救兵趕來,王匡大喜,收攏兵馬,三路大軍合兵一處。隨後,其他五路諸侯相繼到來。
此時,王匡已經從士兵的口中得知,呂布被一位不知名的武將擊敗,逃回了關中。王匡將前麵發生的經過,與各諸侯。
“哦,擊敗呂布的不是你的手下,那是誰?”
“當時場麵很混亂,我也不知道此人從哪裏來的。呂布的武功相當了得,我手下戰將方銳,在他手下沒有幾合,就被斬殺。可見,此人比呂布還厲害。”
“沒聽過還有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諸位誰知道呀?”
對於袁遺的問話,各諸侯皆搖頭不知。都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此人能擊敗呂布,豈不是下第一猛將?
既然沒有頭緒,眾人也不在討論此事,反正呂布已經敗了。大家商議一下,決定八路諸侯齊進,壓向虎牢關。
呂布受傷,敗回關上,董卓大驚失色,急問呂布,是誰如此驍勇,竟然將呂布戰敗。呂布細詳情,由於事發突然,對方也沒有通報姓名,自然也不知道這一路兵馬,更不知道究竟是那一路諸侯的手下戰將。
董卓問計李儒,李儒沉思片刻:“溫候新敗,身體有傷,一時半會不能再戰。時下,軍心受挫,全無戰意。不若回兵洛陽,遣帝於長安。最近有童謠唱: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琢磨著,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應保無虞。”
董卓聞言大喜:“若不是你這麼一,我還真想不到這點。遷都長安,派重兵將潼關一掐,看他們能奈我何?”
董卓星夜回洛陽,聚文武於朝堂,商議遣都之事。
“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盡。我看旺氣在長安,所以,我準備奉駕西幸。你們趕緊準備一下吧。”
司徒楊彪站出來反對:“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明察。”
董卓大怒:“混賬,你這是在阻礙國家大計呀!”
董卓話音未落,太尉黃婉站了出來:“楊司徒之言正確,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明智之舉。”
董卓道:“關東賊起,下亂起。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需月餘。你們不要再胡言亂語!”
司徒荀爽勸道:“丞相若欲遣都,百姓騷動不寧矣。”
董卓大怒:“我為下計,豈惜民呀!”
董卓當即罷免楊彪、黃婉、荀爽為庶民。
散了廷議,董卓乘車出來,隻見前麵二人望車而輯,一看,是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周毖:“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言。”
董卓大怒:“我開始聽從你們兩個人的保薦,使用了袁紹。如今袁紹已反,你們都是同黨!到了現在還想來欺騙我,不殺你們難解我心頭之恨。左右給我推出去,把這兩個逆賊斬了。”
董卓命令武士,推出二人都門斬首。逐下令遣都,限日啟程。
李儒建言:“目前糧草缺乏,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資,必得巨萬。”
董卓聞言大喜,當即派遣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百家,給他們頭上插旗,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洛陽城外,盡取其家資。
世上有幸運的人,也有不幸運的人。
洛陽那些幸運的人,早早拋棄了洛陽的產業,或者不再留戀繁花似錦的都是,遠赴幽州所謂的苦寒之地,直到今他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
那些不幸的人,也是直到今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愚蠢。原來是有機會擺脫這一切的,機會從自己的指尖流逝了。
可是今,一切都不可能改變了,也無力反抗,隻能默默滴承受這一切不幸。
董卓要在洛陽人身上搜刮民財,軍隊的士兵們也借機發財,他們自然不會放過眼前難得的機會。一切反抗和掙紮都是徒勞的,帶給他們的隻有血腥和死亡。
一時間,洛陽陷入腥風血雨,無數人家大禍臨頭……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