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洛陽灰燼(1 / 2)

董卓聽信李儒的建議,當即派遣西涼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計數百家。給他們頭上插旗,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盡其家資。李催、郭汜盡驅洛陽百姓,前赴長安,每隔百姓一隊,中間加軍隊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計其數。

軍士借機大肆為惡,yin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地。

更有甚者,董卓命令在洛陽放火,焚燒居民房屋、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廷,盡為焦土。挖掘先皇及後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則乘勢掘官民墳塚殆盡。

董卓裝載金珠緞匹等珍貴物品數千餘車,劫持子並後妃等,竟往長安去了。身後,洛陽這座都城籠罩在一片大火之中……

這還真虧了洛陽許多人舉家遷往幽州,否則,倒黴的人更多,損失也會更大。

現在,洛陽城那些倒黴的人,心裏恐怕後悔死了。別人家都走了,為什麼自己就死賴在洛陽不走呢?明明有機會改變著一切,卻沒有把握住。

可這世上就沒有賣後悔藥的,隻能怨自己愚蠢。

且,董卓部將趙芩,見董卓已經放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入關。其後,諸侯各自引軍入內。

遙望洛陽,火焰衝,黑煙鋪地,二三百裏,並無雞犬人煙。

孫堅先入城,當即派軍隊救火,無意中,卻在皇宮內一個廢棄的枯井中得到了傳國玉璽。

孫堅也是一個大有野心的人,亂世中玉璽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於是,再也無心留戀洛陽,準備帶著軍隊回歸長江以南等待時機,要在亂世中爭得一席之地。

孫堅囑咐手下,心別走漏了消息。可惜沒注意軍中有位校,乃袁紹的同鄉,悄悄滴溜出去給袁紹告了密。

抵達洛陽的各諸侯,見洛陽城內大火彌漫,根本無法屯駐兵馬,大部分諸侯選擇屯駐軍馬於荒地。

曹操來見袁紹:“今今董卓向西潰退,機會難得,我們正可乘勝追擊。本初按兵不動,卻是為了什麼原因?”

“孟德,各路兵馬連續征戰,疲憊困乏,若是繼續進軍恐怕毫無益處。”

聽到袁紹如此推脫,曹操很不滿,心情有些激動。

“董卓那賊焚燒宮室,劫遷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亡之時,一戰而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呀?”

眾諸侯麵麵相觀,皆言不可輕動。無非是找些理由塞搪一二,這個,他的人嗎還沒有到齊;那個,他的糧草還在途中;有些則,還是先觀望一段時間再。總之,沒有一個願意派兵追趕董卓。

袁紹見曹操有些不快,找理由服曹操。

“聽董卓留下十幾萬兵馬駐紮在洛陽外圍。恐怕我們難以取勝,最好不要輕易妄動”

曹操大怒,看出這些諸侯將領各懷私心:“豎子不足為謀!”

曹操怒不可遏,卻又無能為力。隻好自己率領軍隊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往洛陽方向追趕董卓。

此時,董卓早已離開洛陽,安排呂布率一直精兵斷後,友命令徐榮帶兵埋伏在城外山塢旁,以防被追兵襲擊。

曹操領兵趕上呂布的騎兵,雙方即可展開陣勢。夏侯惇一馬當先挺長槍,來戰呂布。

不料左邊又殺出一支人馬來,曹操急令夏侯淵迎戰。剛剛安排完這邊,右麵喊殺聲再起,殺出一路人馬。

這邊的曹仁匆忙迎敵,三路兵馬戰在一起,直殺得黃塵滾滾,遮蓋日,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呂布英勇,那裏是夏侯惇抵擋不住的?不幾回合,夏侯惇回馬便走,呂布乘勢揮軍殺過來。曹操兵敗,慌忙後撤。

在敗退的路上,月光下,曹軍埋鍋做飯,卻聽到私下裏喊殺聲一片,徐榮的伏兵齊出。猝不及防下,曹操軍隊再一次中了埋伏,軍隊混亂大敗而逃。

曹操連遭挫折,損兵折將。逃亡的路上,曹操又被徐榮一箭射中肩膀,險些丟了性命。

徐榮一路追殺,曹操狼狽而逃。危險中,幸虧夏侯惇一槍刺死徐榮,否則,還真難保住性命。

曹操兵敗而回,十分狼狽,心情極為沮喪。

袁紹早已聽曹操戰敗的消息,派人迎接,請到大寨中。又邀請十八路諸侯將領聚會,擺上酒宴為曹操壓驚。

這是曹操一生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曹操還是個熱血青年,一心扶持漢室,忠心報國。

經過這一次打擊,隨著以後的環境變化,曹操的內心恐怕也在發生變化,以至於最終走上爭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