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諸侯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接連二百餘裏。曹操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看了看眾人,心想還是老袁家勢力最大:“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謂盟主。”
袁紹還算謙虛,再三推脫。
眾人意見一致:“非本初不可。”
推脫不掉,袁本初才答應下來,擔任聯軍盟主之位。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其心戳力,以盡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可遺育。皇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飲血為盟。
在場之人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下壇,眾人扶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
曹操行酒數巡,舉杯:“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令,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接口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違犯。”
眾人應諾:“惟命是聽!”
“我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褚營,勿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袁紹完,長沙太守孫堅出列:“堅願為先鋒。”
“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孫文台接令,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而去。
大敵當前,汜水關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大權在握之後,每日花酒地。李儒接到告急文書,來見董卓。
董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而出:“父親無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大喜:“我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言未絕,呂布身後一人高聲大呼:“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我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一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姓華,名雄。董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拔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珍,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十八路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地裏派遣其弟鮑忠,先一步率領馬步軍三千,經抄路,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鐵騎五百,飛馬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不敵華雄,內心畏懼,急待退卻,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五百鐵騎,乘勢殺入敵陣,聯軍潰敗。華雄一戰而下,生擒將校極多。
華雄派遣人,將鮑忠首級送到相府報捷,董卓加華雄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