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章 時代眾生相之11——何菊香1(1 / 1)

在中國近代史上,湖南衡陽可謂多災多難之地,民國14年(1925年)至35年(1946年)旱災、水災、兵災竟然在近二十年內輪番肆虐生活在這片區域的生命。每當災禍降臨時,最容易失去生命的是老人與嬰幼兒,老人多是不願意讓小輩挨餓,故意餓死自己以節省出寶貴的糧食為後代謀取一絲生機,嬰幼兒卻是因營養不良導致的各種疾病的最脆弱受眾!許多無助的父母不忍看著親生骨肉活活餓死在眼前,要麼帶著全家出去逃難,要麼就狠下心將孩子‘送’人。‘送’人有兩種主要渠道:就近‘送’給自外地來的人販子,這就是真的白‘送’了。另一種是親自帶孩子到外地,將自己的骨肉‘送’給遠方的陌生人,可以向接收方收取些許安慰金。其實有時候即使白‘送’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送’得出去的,比如說在民國21年(1932年)就有那麼一位12歲左右的小姑娘,不合生了個瘌痢頭,沒有一家人販子願意收,哪怕小姑娘父母倒貼錢!最後她的父母死命地求一位來自郴縣的‘心善的’人販子,總算把她‘送’出去了——拎著裝了幾件衣物的小竹筐,穿著全家出廠日期最新、質量最好的草鞋!看到女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這對夫婦留給女兒的最後一個表情是滿臉淚水中綻放出欣慰的微笑。

有位‘哲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心善的’人販子肯定沒有學習過這名‘名言’,但也知道如果不能搶在其他人販子之前回到郴縣,就有可能無法以最好的價格將手中的‘貨’清空(誰不知道鬧災了?)。三個小時的火車行程讓孩子們的好奇心暫時壓過遠離親人的惆悵,在良田鄉站下車後,何小丫(從小就沒大名)吃了一頓飽飯——幾個月來第一次!吃飯的功夫,身邊的同伴就被守在附近的‘客戶’挑走了一大半(包括全部的男孩兒),從他們的交談中小丫知道男孩和俊俏的女孩價錢比較高,像自己這樣模樣一般的‘瘌痢頭’女孩恐怕白送都沒人要!

剩下的幾個小女孩被帶著往東偏北的方向走了近四十裏路,來到趕圩(相當於趕集)的目的地——黃茅。這天趕圩快結束的時候,這位‘心太軟’的人販子有點兒為自已的一時心軟後悔,看著手中僅餘的‘貨’犯愁——所有的‘客戶’都嫌這個‘瘌痢頭’醜。如果當天出不了‘貨’的話,第二天就得帶‘貨’去趕六十裏外的清和圩(黃茅趕圩是每逢初一、四、七、十,清和圩則是初二、五、八,三個趕圩地點輪流開市)!出於理智作決定,或許這位‘心軟’的人會在經營無果的情況下做一件‘心硬’的事兒——放任何小丫自生自滅。

這天快收市的時候,王朝振的夫人到自家藥鋪(王、鄭兩家合辦)——背家洞藥店視察生意,坐了小會兒,隻得對當天的生意搖頭。在黃茅這個地麵,藥鋪子太多,十幾個家族,每家都開家藥店!鄭家不僅和王家合開一家背家洞,還和蔣家合開一家半洞藥店,百米開外就是劉家第三代的劉庭禮開永存圩藥店,本來蔣家倒賣從江西收購的藥,鄭家買賣本地的土造藥,王家鄭家搭個夥,平時不自管理,收入都還不錯。但自從廖、黃兩家開始從全國進貨衝擊本地市場後,業務量驟然下滑,王夫人隻得抽空照看一下自家生意,畢竟每天要喝的人參湯還得靠這藥店供應著不是?因為當天業務不多,王夫人兩眼就看完了賬目,用手帕包了幾根參,就回家去了。

王夫人在路上正走的時候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事後王夫人說聽這聲音像極了嫁到宜章歐陽家的大女兒):

“大娘,你的東西漏了!”

王夫人手帕中漏了一根較粗的參須而已,哪裏值得大驚小怪!認得王夫人的人販子見王夫人看過來,趕緊彎腰帶笑:

“從鬧災地帶來的丫頭,沒啥見識,太太您可別在意。”

王夫人並沒為此事在意,問了一下該打標待售物品的來曆,又拉著小姑娘的手說了幾句話,覺得自己與這個‘醜’女孩兒有緣,很厚道地主動出價五塊銀元將買下,讓眉開眼笑的人販子隨行去王家提取現款。

回到王家內院,王夫人立即讓劉媽為小姑娘安排沐浴、更衣,宣稱這是自己新選的貼身丫環,其每天的工作就是服侍夫人洗澡、洗頭、置放衣物、拜神燒香之類瑣事。鑒於王家內院的仆役必須有個響亮的名字,王夫人親自為外貌不美麗的小丫取了個美麗的名字——何菊香。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