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經年(1 / 3)

杜子青自從得了空間之後顯得更為安心了,而杜家人都開始進入了忙碌階段。

杜老爹聯係人把院子的牆砌好後,就一心撲在了那三十畝種豆子的事兒上,在管理自己家的水田和旱地;何氏和大兒子一道挖筍,醃筍;杜大哥除了買壇子挖筍子,就剩下把醃好的筍子送到悅華居,有時候會讓杜二哥繼續教他識字;杜二哥要參加今年七月份的鄉試,現在整天都在讀書,閑時教杜大哥識字;杜小弟有時候跟父親去田裏,有時候跟母親去挖筍子,有時候跟著二哥讀書,就是個打醬油的;而杜子青要做一家人的飯菜,閑了會繡荷包,她現在的繡東西的速度比初時快了很多,有時候會幫何氏一塊兒挖竹筍。

杜家人就這樣忙忙碌碌一直到八月份,因為杜二哥童生的結果就快出來了。盡管杜家人從四月一直忙到現在,但他們沒有一個人瘦一些,就連生病都很少。那是因為杜子青每次做飯時都會在飯菜了加一些空間裏的池水,而一點一滴的改變他們都沒有怎麼發覺,隻覺得精神更好了些。但是還有一個人感受最明顯,那就是杜二哥,在他參加鄉試一直在背書,隨著鄉試時間的臨近,他背書做文章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而且思路清晰,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當然杜家人做生意不是沒有人發覺,畢竟每隔一段時間杜家大郎都會雇老劉家的驢車送一些壇壇罐罐到鎮上的悅華居,又不是什麼特別保密的東西,還是有人知道了杜家人經常去挖竹筍。村子裏大都是一些老實人,不會問你們有什麼秘方,還是有許多人去挖竹筍,但是山上有好大一片竹林,不愁沒有竹筍。杜家人看到村民們這樣,都很不意思,最後商量著村民們挖的筍子按照兩文錢一斤收購,畢竟他們用不著那麼多筍子,而且也不會用。

挖竹筍不是個多麼困難的事情,後來每家閑的時候都會去掘些筍子賺個零花錢。村民們很感激杜老大一家,即便是有不和諧的聲音也不敢大張旗鼓地說出來。

說來在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很奇葩的事情。一是何氏的妯娌,杜老爹弟弟的媳婦李小蘭自從得知她大嫂家在買東西就一直氣不順,認為他們家就應該窮一輩子才對,如果做了生意豈不是以後會過得比自己家好?那怎麼可以呢,村子裏的人都知道杜老二家一直都比杜老大家過得好,如果反過來她怎麼有臉麵去麵多那個劉寡婦。

劉家在北山村算是大家,村裏的異姓人家大都是戰亂或災年遷過來的。劉寡婦是劉家四叔公的孫媳婦,這個孫子叫劉興洪,在朝廷征兵是戰死沙場了,留下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劉寡婦跟李氏很是合得來。

於是在劉寡婦的攛掇下,李小蘭自問過杜子青死了沒有第二次登門,而且理直氣壯的要求大哥大嫂,做生意要提攜弟弟弟妹,畢竟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不能忘恩負義,做人不能忘本,在他們家最艱難的時候可是杜老二借了他們半貫錢才度過了難關呐。還說富貴了就不認兄弟了,總之怎麼難聽怎麼來,甚至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結果何氏發威了,把她趕了出去。。

李氏來鬧了一場,杜老爹有意要幫忙,何氏堅決不許。據何氏說不提那半貫錢還行,一提她就想去撕了李小蘭。原來當初分家大約一年,那個冬天特別冷,而家裏杜二哥和杜子青同事得了風寒,杜子青甚至都有些燒糊塗了,家裏沒有錢,杜老爹就去向弟弟借了半貫錢,才請了郎中,沒想到李氏第二天就到他們家門撒潑耍賴要他們還錢,還要還550文才行,不然一天漲50文,何氏沒有辦法,趕緊把自己娘給她的一對紫檀木鐲子當了兩貫錢才度過了難關。

後來李氏又來鬧了幾次,但都被何氏給趕了出去,而村裏也沒有什麼閑話,畢竟兄弟的話,杜老大一家的生活怎麼樣這幾年他們都看在眼裏,沒有人同情李氏的遭遇,人在做天在看。而且對村民來說,那都是他們杜家的事情。

杜二哥果然不負眾望,九月初他考中了廩生的消息傳來,這就意味著每月會有一兩銀子和兩鬥米的補助,這對杜家人來說不啻為一個好消息。而杜二哥準備繼續努力,一舉通過三年後八月份的鄉試,現在正在繼續研習。而杜子青是五月份的生辰,三年後也就意味著她將要談婚論嫁,想起來她就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