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章 公主伴讀(2 / 2)

因為這一步之後,她們便再也回不了頭了。

想到此處,母女二人忍不住相擁而泣。

淚眼婆娑之下,兩個女兒的麵容不斷重疊交融,又不斷剝離開來,“我究竟是犯了什麼業果,平白都報應到我的女兒身上……”

“母親,大姐姐一個人在宮裏,我去陪她。”

-

雖然林梣是拿定了主意,可李夫人還是請來了壽山侯府蕭夫人,國子監府朱夫人,並剛禮佛回來的蘇夫人幾位手帕交一同商議。

得知入宮是林梣自己的決定,幾個看著她長大的夫人無不感慨萬千。

最為傷神的便是蘇夫人,林梣這般,無端讓她想起來長子,“孩子都大了,有些路要他們自己選自己走。”

蕭夫人也開口寬慰道,“你也不必擔心了,宮裏萬事有皇後呢,不會叫人欺負了去的……”

……也不會像阿榕一般,再也回不來的。

當然,這後半句誰也不敢說出口。

提到宮裏娘娘,一旁沉默許久的朱夫人放下了茶碗,“我倒有一計,雖說仍要入宮,但可避免些許麻煩。”

一時屋內眾人都望向她。

“先帝幼女福康長公主和成嬪的女兒寶壽公主、楊美人的女兒萬春公主如今都到了教習的年紀,按理也該遴選公主伴讀……”

公主伴讀與女官略有不同,女官隻要家世清白,而公主伴讀則更看重出身,但除此之外,對婦德、婦功、婦容、婦言這四德的要求無一不同。

更重要的是,公主伴讀不必將一輩子都托付在宮廷,更不怕被納入後宮。

畢竟哪有父親向自家女兒要人的禮?

“我朝有一不成文的規矩,也即,在公主出嫁前伴讀是不允成婚,或是被賜婚的。如今最大的福康長公主也才十三歲,一旦入選,這幾年內阿梣的婚事便無人敢議論。而再者,三位公主母族朝中並無人,不算任何一方勢力。”

是了,寶壽公主的生母隻不過是先帝宮裏的一個貴人,成嬪是彭城縣令的女兒,楊美人更是宮女出身,若真要算哪一方勢力,也隻能歸屬於當今聖上。

“你的意思是讓我往宮裏遞牌子,要皇後娘娘提議為公主遴選伴讀?”

朱夫人搖了搖頭,“既然阿梣要參選,這事便不好由皇後娘娘開口。”

蕭夫人也曾教養在宮中,仔細回憶一番後便接過話頭,“素來為顯中宮慈愛,適齡長公主、公主遴選伴讀或是擇婿一事都是由皇後提請,但也有由禮部奏請遴選的先例。”

“讓禮部開口倒也不難。”

蘇夫人點了點頭,“我瞧溫頌妹妹這法子便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如今我們便是再舍不得阿梣,也要盡快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