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複興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親耕,隻想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歎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凶惡的敵人,恢複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複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
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