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內政改革(2 / 2)

另外,關於各級教育,雖因師資力量不足,不能全麵推廣,但華靖仍傳令至少每縣設學堂三至五座,盡最大努力推廣各種學術到平民百姓,使大多數人有學習的機會,並把學有所成之人逐步充實到各級學堂,逐步實現全民受教的水平。

在推廣教育的同時,華靖命手下眾臣重新修改、製定了各項律法,並於轄內廣發告示,使全民皆知,重新製定了刑事訴訟程序,取消原來“刑不上大夫”的慣例,宣揚律法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並強令施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各種改革逐步推廣下去,相信不久可見成效。華靖及手下眾文武又開始了軍事上的改製,現在華靖轄內擁有青州、冀州、並州、幽州司隸等五州全部,另有泰山、陳留、穎川諸府,領河北全部以及河內大部,青州時的軍事體製已不適應,所以華靖決定將現有軍馬重新編製。

首先是各級將領的級別配製,華靖決定以後世逐漸形成的軍銜製度為基礎,結合現在的將領級別,重新製定,並將其與軍功、才能結合起來,作為以後分封的基礎。根據需要設立將軍、校尉、士官、兵勇等級別,各級又有細分,將軍分為大將軍、統領全轄所有水陸軍馬,上將軍分統一方兵馬,將軍統領一軍之兵,校尉分為龍尉、虎尉分別統領一族和一營兵馬,士官作為下級隊長、什長的人選,而兵勇即為普通士卒,亦有兵、勇之分。

其次重新整編現有軍馬,在原有編製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仍以十人為一什,設什長一名,以十什為一隊設正副隊長兩名,以十隊為一營設虎尉營長一名,以五營為一旅,設龍尉旅長一名,虎尉副旅長兩名,以五旅為一軍設將軍一名,另有上將軍指揮。華靖尤其注意了各級下級軍官的教育,在各地設講武堂,由華靖及手下眾謀士、上將編製彙總教材,分級別教授,以期能廣泛提高各級將領的指揮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每個作戰單位的戰力,並以學習成績作為升級的參考,同時在軍中設立各種類型的軍事比賽,激勵將士訓練激情,提高整體實力。

重新分配了各州守軍將領以及屯兵人數,將原來所有駐屯軍馬升為守城之兵,分散各郡縣駐守,將原來常備軍整編分配到各邊防及戰略要地,作為野戰軍以備以後征戰天下之用,經過整編,合計華靖現有兵馬五十萬眾,組成二十個軍,其中陸軍四十五萬,水軍五萬,華靖又重新劃分了兵種。騎兵仍分為輕騎、重騎和天龍騎,以輕騎為主,改進了原有護甲兵器,護甲改成由衝壓成型的胸甲、鋼盔、護臂、護腕組成,在未增重量的同時,加大了防護部位,更具優勢。武器仍為騎兵弩一支,但經過改進無論操作和射程都有改善,可拆裝的馬刀一柄,由刀頭及刀杆組成,拆開可作短刀,連上刀杆可為長刀,增加了攻擊距離,並且在原有馬刀的基礎上,增加了弧度和寬度,使新型馬刀更有利於砍殺,現組有三個軍菜七萬五千人。

另設重甲騎兵一旅仍為五千之數,武器並未有多少改進,隻是改用更加堅硬的鋼材衝壓成新型人馬護甲,減輕馬匹載重、提高速度的同時,防護能力亦有大幅提高。原有天龍騎增至一軍配製,組成兩萬五千之數,亦改進原配製的連環甲胄,使其增強了防護能力,彌補了原來脖頸、關節等部位的空隙,所配雙馬刀亦改成新製短柄馬馬,增大了弧度和寬度,樣子有點象後世蒙古鐵騎的製式馬刀,其形狀更適合於劈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