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靖也作憤怒狀,叫軍士抬了屍體,命軍士一路疾行追趕,至天已大亮,仍未見郭汜等人蹤跡,眾將無奈隻得隨華靖引軍而回。
回至郿塢,華靖令人將獻帝及公卿屍身裝殮,舉國發喪,並傳告於天下,盡郭汜弑君而逃,有獲此賊者,封為三公之列,同時留趙雲、沮授駐守,自統大軍扶獻帝靈樞回歸洛陽。
大軍緩緩而行,約有半月,回至洛陽,華靖命人為獻帝等大舉喪事,依帝王例,葬於漢陵。此時天下各地諸侯均已接報,知郭汜挾帝而逃,於路中弑皇帝及眾公卿大臣,自領手下逃於山林,一時大亂。
淮南袁術散流言於市,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與名字相應,又自言袁氏為舜帝之後,聞漢獻帝亡於道途,於是以手握傳國王玉璽之名,發詔於天下,定國號為陳,帳下群臣雖多有諫者,袁術不聽,自以為有淮南之眾,可服天下,任意而行,群臣皆相備。
而西川劉璋自言為漢室帝胄,當紀正統,舉川中之地自立為帝,仍稱為漢,都於成都,欲成高祖之勢。
劉備在揚州聞漢帝已亡,自設皇帝靈牌,大舉喪事,而廣傳自己乃大漢皇叔,為劉氏正宗。
孫策雖以書諫袁術,勸其不要稱帝,然袁術不聽,自立為帝,孫策觀其難成大事,遂與之絕,自統荊南四郡,埋頭發展。荊州劉表亦自立於荊王,以劉漢名義大興軍備,欲舉合州之力討袁術叛逆之罪。
曹操在袞州聞獻帝已死,漢室已亡,與眾臣議,其謀士程昱諫之曰:“現今形勢,天下群雄自立,然吾等雖據袞州之地,北有華靖,南有袁術,東有呂布,實不宜自立也,可先以助漢之名,合華靖、劉表等處往討袁術,後起兵奪徐州之地,依大江南抗劉備,北拒華靖,盡統袞、豫、徐州之地為其緩圖發展,可成帝王之業也。”曹操深然之,於是命手下眾將加緊整軍備武,準備聯合華靖、劉表等處,進討袁術。
華靖在洛陽為獻帝發喪,每日與眾臣議天下形勢,四處密報如雪片般紛至,華靖每每笑謂眾臣道:“天下諸侯,均思自立,卻不思民心之所向,至天下不久必將大亂,吾等可取漁翁之利也。”
待至三月發喪已畢時,眾臣多有勸華靖自立為王者,唯郭嘉、田豐、荀彧等謀士諫華靖道:“此非其時,徒召禍耳。”華靖深以為然,自領漢大將軍之職,眾將皆有封賞,埋頭致力於內政改革。
此時漢帝已亡,天下紛爭,無製可依,於是華靖細思數日,決定在轄內推翻原漢室體製,結合後世各朝各代一些有效作法,大加改革。
首先是各級官吏府衙的配製,華靖經仔細思考,決定將軍政徹底分開,設立吏部,禦吏台,吏部主管各級官吏的任用,而史台製負責各級官吏的考察,華靖命人重新劃分各地郡縣,設州、府、縣等三級,州最高行政長官命為刺史,主管州內一切內政事務,包括農桑、工商、治學、稅賦、訴訟、土地、人口、建設等等,按司職不同分;分立各院。原郡改稱為府,設知府一職位最高長官,掌握府內內政,下設各院同州內設置,縣設縣令,職同州、府,唯各級別不同。
又於中央設戶部掌握天下財政大權,製定各種稅賦,為使全轄統一,廢原漢時各製製錢,立鑄造局,重新收回改鑄新錢,並將銀這一金屬加入到流通領域,分鑄金幣、銀幣、銅幣三種,金幣以純金合其他金屬而製,含金七成,銀幣亦用銀合三成其它金屬鑄造,銅帛則分大、小兩種,大錢一枚值小錢十枚,均以純銅鑄造,唯大小不等,金幣一枚可換銀幣百枚,銀幣一枚可換大錢百枚,便於收支統計之用,華靖又將後世通用的借貸記帳法則以及原則發生製原理教授戶部官吏,叫其推廣全轄,以替換原有單線流水記帳之法,更便於事後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