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餘時光匆匆而過,此時冀州各地百姓均已安定下來,外出躲避戰亂的流民也基本回歸故裏,眼看秋收將至,華靖使人分配糧草農具等物資,安頓流民於冀州各地,叫其準備秋耕。
各地郡守、將領也都會聚於鄴城,華靖與郭嘉、荀彧等人連續商議數日,最後決定依照青州的樣子對冀州進行改革,選有誌青年才俊加以教導培訓,充實各地郡縣,實施新政,盡除墨吏豪門貪官,冀州吏治為之一清,相信不久,必可趕上青州水平。
華靖深知,身處亂世之中,首要任務就是增強自身實力,因此華靖在改革內政的同時,重新整編冀州的降兵二十萬人,組成輕騎兵五萬,步卒十五萬的大軍,分別叫手下眾將統領訓練,駐紮於各邊防重地及州內緊要處,以防外敵。
而此時天下形勢也有很大變化,董卓自遷都長安以來,更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自號為“尚父”,宗族內不問長幼皆封列侯,天子與眾大臣皆不敢言。曹操回到袞州招兵買馬,屯兵於東郡,自領太守之位,漸成形勢。而長沙孫堅會合袁術北上合擊劉表,卻戰敗而亡,其子孫策投袁術去了。劉備等不負華靖所望,已占據吳城,盡降嚴氏父子,自領吳郡太守,正拚命整治內政招兵買馬,發展實力。華靖看著各地彙聚的情報,心中澎湃起伏,暗道群雄爭霸之勢將成。
華靖率帳下文武極力整頓冀州,匆匆年餘,冀州已現榮景,各地百姓也均能飽食,冀州兵馬經年餘整訓,漸有戰力,這時天下又有變化,先是司徒王允挑撥呂布與董卓的關係,呂布因遷都之時丟了糧草財物,回至長安險被董卓斬殺,心中不免懷恨,又經王允等人極力挑撥,設計刺殺董卓,而董卓手下李、郭汜等人提後為董卓複仇,呂布大敗,單騎投袁術,又因其自恃有功於袁氏,恣兵燒掠,袁術深以為患,呂布見袁術有加害之意,未敢久留,又住河內投張揚,袁紹冀州敗回河內,發誓要報仇雪恥,在河內招兵買馬,張揚奉袁紹為河內太守,並出兵上黨、太原等地,勝南單於於扶羅,盡占並州之地,漸漸回複生機。
曹操領軍征黃巾餘黨,戰於毒於武陽,擊睦固於內黃,均大勝,袞州刺史劉岱迎曹操至袞州,曹操領袞州刺史之職,而朝中李、郭汜把持朝政,詔命京兆金尚為袞州剌史,曹操大怒,領兵擊之,金尚不敵,往南陽投奔袁術去了。
幽州劉虞與公孫讚不知,劉虞上表陳其暴掠之罪,而公孫讚亦上表稱虞欲自立為天子,劉虞恐公孫讚為禍幽州,自領所部兵馬十餘萬人討公孫讚,公孫讚領兵迎敵,施火攻勝之,劉虞與眾將逃奔居庸,公孫讚圍城強攻,連戰三日夜攻陷城池,俘獲劉虞等人還兵幽州,斬劉虞及家小、眾將,自領前將軍,易侯、幽州牧之職,威勢日勝。
袁紹率呂布、張揚於並州又出兵討山中黃巾餘黨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氏根等皆斬之,獲眾十餘萬人,又與黑山張燕戰,盡降其眾。呂布自持功績日漸驕橫,袁紹恐其為禍,上表以呂布為司隸校尉,使其還洛陽駐守。至呂布赴任之時,袁紹遣精壯之士五百人於夜陰謀欲斬呂布,呂布聽帳下謀士陳宮計策,讓人在帳中鼓箏齊鳴,自己率親隨之人連夜逃往洛陽,袁紹見呂布已逃,亦無計可施,隻得嚴加防守,深恐呂布領兵複仇。
又過了年餘,時已至興平元年,此時袁紹已有並州軍馬三十餘萬,屯於壺關,華靖接報忙與眾將佐商議,郭嘉等皆以為袁紹將提兵複仇,華靖於是重新調兵遣將以應敵,細思數日,決定令趙雲統兵十萬,率沮授、許褚、高順、管亥、高覽等將屯於常山郡,自己統十萬大軍領典韋、顏良、文醜、郭嘉、田豐、華雄等人駐防中山國,同時命張遼為主將,領蔣義渠、張合、周倉等人領兵五萬駐河間、渤海兩地,令太史慈、荀攸統於禁、臧霸、蔣欽、周泰駐防青州,麹義、趙淳、程渙、許攸等人駐紮魏郡、趙國等地,護住冀州門戶,荀彧率田疇、逢紀、陳震掌冀州事務。安排已定,各路大軍齊出,華靖命田豐著力打探幽、並兩州軍事動向,以便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