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冀州風雲(1 / 2)

荀攸聽罷大喜,對高覽道:“如此甚好,將軍可隨我同回大營,吾當為將軍引薦。”

高覽忙稱是,叫手下人擺開酒宴,款待荀攸。次日,高覽、審配、陳震等人率勃海郡大小官吏,輕車簡從,隨荀攸回營,趙雲等早已接報,率隊於轅門外迎接。高覽見了,忙下馬疾行幾步上前行禮道:“高覽歸降來遲,還往將軍勿罪!”

趙雲連忙上前一把拉起高覽道:“高將軍大義當先,免百姓戰亂之苦,其功甚偉,何罪之有,將軍不必如此,快請營內敘話。”

一旁荀攸走上前來,與趙雲引見審配、陳震二人,二人上前見禮,趙雲忙還禮道:“得二位先生世之大才相助,實我主之幸也,雲代兄長謝過二位先生不棄之德。”

審配、陳震二人急忙謙遜還禮,趙雲引一眾人等來至營內,叫軍士大排筵宴,款待勃海降將。

宴罷,趙雲領軍進駐勃海郡城內,叫人發榜安民,同時請來眾人議事。眾將到齊,趙雲謂眾將道:“今勃海已定,我等當按既定之議,進軍河間,與勃海郡成犄角之勢,北拒公孫,不知諸公有何良策,可速下河間。”

話音未落,隻聽高覽上前答道:“不勞趙將軍親往,某願提本部兵馬去取河間,定一戰而下。”

趙雲笑道:“高將軍不必心急,河間之地我當親往,非是將軍之力不足以勝,實乃兄長臨行之時所囑,攻下河間一要北防公孫來犯,二來亦要相機南進鄴城,成三麵合圍之勢,故吾須親率大軍前往。”頓了頓有道:“高將軍既有此意,不若如此,煩請高將軍與陳震先生統領兩萬兵馬,為大隊先鋒,去奪河間之地,吾與眾將統兵隨後而行,若將軍一舉奪下城池,可為首功。”

高覽聽罷大喜,對趙雲說道:“多謝趙將軍成全,將軍隻管靜候佳音便是。”

趙雲又道:“此地由高順將軍與審配先生同掌,吾留原勃海兵卒守城,列位以為如何?”

眾將皆無異議,於是眾人分頭準備,撥兩萬兵馬與高覽和陳震,作為大隊先鋒先行,留下高順、審配二人重新整編渤海人馬,趙雲與許褚、荀攸統大軍四萬於次日啟程,直奔河間郡。

且說高覽統大軍兩萬倍道而馳,疾行兩日,來到河間城外,高覽立功心切,就要馬上擺陣攻城,一旁陳震忙勸道:“將軍切勿魯莽,吾等疾行而至,士卒疲累不堪,不若暫且安營紮寨,教士卒養精蓄銳,明日再戰不遲。”

高覽細想也覺有理,於是命軍士於城外安營紮寨,暫且休息。一夜無話,次日,高覽統大軍於城外討戰。隻見城門大開,由城內湧出一隊人馬,列成陣勢,當先馳出一將,高聲喝道:“來者何人,敢犯我郡縣?”

高覽於馬上大笑道:“吾乃河北高覽是也!奉吾主鎮東將軍之命,討伐袁氏不義,汝主韓馥非但不予相助,反要合州讓與袁紹,助其兵馬以抗我主,今領命討伐冀州,你是何人,敢阻我討賊大軍,識時務者,何不獻城投降,吾上報主公,必厚待汝。”

那將喝道:“吾乃韓將軍帳下校尉李曆,汝本袁車騎帳下為將,奈何投靠華靖逆賊?吾奉命鎮守河間,若要取城,先問我手中寶刀!”

高覽大笑道:“我主仁義厚德,禮賢下士,所謂良臣擇主而侍,袁紹庸才,吾安肯長侍之,今既遇明主,自當從之,豈汝無知小兒所知,既不願降,上前受死!”說罷驅馬舞槍直取李曆。

李曆掄刀相迎,戰在一處。高覽不愧是河北名將,又豈是李曆可敵,戰不到二十個回合,李曆已經不敵,高覽看準時機,槍演毒蛇出洞,一槍刺李曆於馬下,陳震於陣中看高覽斬了李曆,忙揮手中寶劍,驅大軍掩殺,一鼓作氣,衝入河間城內,城上守軍見主將陣亡,敵兵破城而入,俱四散而逃,被高覽大軍斬殺無數。

戰至午時,城內已經平定,高覽叫人安頓兵馬,同時快馬報與趙雲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