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極寺之名,取自《詩經》:“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意思是,想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恩情卻如蒼天般難以窮盡。
池宣為了照顧澄懷,半個上午,兩人才堪堪走到半山腰。
罔極寺並不如法鏡寺修好了山路,可供車馬通行。通向罔極寺的整整三萬台階,每一步,都必須親自走完。這也是罔極寺香火日衰的原因之一。
近幾日來的積雪讓原本就狹窄的台階更難踩踏,澄懷扶著凹凸不堪的山壁,一步一步小心攀登,生怕自己腳底一滑,溜回山下。
不過,若碰上家中出了大事,誠心想解憂排難的參拜者,也會三步一叩首地登上罔極寺。在途中,澄懷就碰上了好幾位,有些人額頭、膝蓋都磕破凍傷了,仍舊虔誠地跪拜、誦經、攀爬。
眾生明明已是如此苦楚,他們卻希冀著,以折磨肉身而換來的痛苦,向神佛彰顯自己的誠心,求得神佛憐憫庇佑。
又爬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在蜿蜒的山路頂端,遙遙得見罔極寺的紅閣金頂。
正值午飯時,兩人跟著引路的沙彌,穿過綠水環繞的白玉廊橋,檀香四溢的大雄寶殿,來到了翠竹掩映的居所。
堂內正有人在排著長龍,領取飯食,盆缽之中菜品不算豐盛,但奈何澄懷已是饑腸轆轆,望眼欲穿。
池宣是飲茶就可活命的,但澄懷可不行,她掩了掩幕籬,小聲道:“師父,我先去填飽肚子。”
“嗯。”池宣尋了一處石凳,遠遠打量著布施人中一位中年女子。
她約莫四十的模樣,樸素的一身修行衣,卻掩蓋不住身姿的挺拔。如寒冷的冬日,也毫無瑟縮之態。行端坐正,是世家教養女子最基礎的功課。握著湯勺的那隻手,一看便是連尋常閨閣中的針線都不曾做過。
那女子微微笑著,耐心詢問,光滑麵龐上,此刻有種玉觀音像般的溫潤光澤。
澄懷端著湯碗,走到麵前,一陣微風吹開幕籬的一角。
在寺廟中戴著幕籬本就惹人注目,那女子也不禁多看了兩眼。
哐當一聲,那鐵勺就從她手中掉落。
她不可置信般地瞪大了雙眼,夢囈般問:“沈柔竹?”
澄懷的身量比裕妃略高一些,看了看眼前的美婦人,冷淡地笑著:“裕妃娘娘,直呼先皇後名諱,恐怕不好。”
“不對,”她警醒地退後一步:“你是,喻澄懷?”
裕妃,原名郭景儀,景,美好之意,而儀,母儀天下,儀態萬方。其名可見父親對她的期待,就是登上天下至尊的後位。
父親郭馮年,是隨先祖拓過疆土的鎮元大將軍。前些年,其父尚在時,郭家在京城之中可謂是如日中天。
如今郭家的家主之位,落在了她哥哥郭子璿身上。奚曆四百四十年臘月,陛下以郭子璿統兵不利為由,將郭家的軍權,分了四分與如今鎮北的陳玄奉,也是大皇子交情過命的同袍。
三人在一間香堂內落了座,或者準確說,是澄懷壓著裕妃落了座:“這大雪還要再下幾日,娘娘在這也走不了,不若陪我們,開誠布公地聊一聊。”
“整個京城都說你駕鶴西去了,我偏不信。”裕妃冷哼一聲,“果然。”
“你若要翻老黃曆,不若翻翻這個。”澄懷從懷中掏出幾張她抄錄的脈案,拍在裕妃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