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坎坷的路,總會有出路(1 / 1)

再坎坷的路,總會有出路

人生因為有進取之心而變得充實,人生因為有進取之心而變得精彩。進取性格的寶貴意義就在於,它能使你無愧於自己的一生,為自己帶來成功和歡樂。

有些人,盡管出身寒微,或身患殘疾,但她們憑借著進取心,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充分地開發和利用了生命中被賦予的巨大潛能,從而成就了一生的夢想。

原TCL集團副總裁吳士宏就有著鮮明的進取型性格,她的成功史,是一部堅強女人不畏困難的奮鬥史:她沒有被疾病嚇倒,沒有被學習中的困難所累倒,她用超過常人的進取精神敦促自己前進,用自信和堅毅與自己賽跑,從中領悟超越自我的含義。她就像高爾基筆下的那隻在暴風雨中迎風飛揚的海燕一樣,無畏風雨,於苦難中始終奮發向上。

年幼的吳士宏頭腦聰明,膽子大,愛運動。不幸的是,一場大病從天而降,打亂了她原本計劃好的一切。整整4年,三次報病危,她始終躺在病床上承受著病痛與孤寂的折磨。這場使她身心備受折磨的病,讓她恍如隔世。4年後,她終於從病中得到了解放。大病初愈的她並未因自己的不幸對生活產生怨言,而是覺得自己的生命隻能重新開始。於是,從那時開始,吳士宏便萌發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成大事的人。

考大學還有機會,但不屬於她。因為她

沒有錢、沒時間。生病的4年沒有任何收入卻花費很多,就算考上大學,沒有工資還得自付生活費,太不現實了。於是,她決定選擇一條“捷徑”——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來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對吳士宏來說,自學並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是因為別無選擇。她有一個目標:把病中耗費的4年時間補回來。她選了科目最少的英文專業。書可以借一部分,要買的隻有幾本;要省錢,還可以聽收音機。從此,她開始拚命學習,花一年半拿下了大專,吳士宏感觸最深的兩個字是“真苦”!她每天擠出10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自考文憑考下來了,她最得意的是“賺”回了點時間。

此後,學業完成後的吳士宏因一個意外的機緣到了IBM。一開始她做的是行政專員,與打雜無異,什麼都幹。身處一群無比優越的真正白領階層中,吳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價值。

但吳士宏是一個善於成長的人。她始終不斷地學習、實踐、超越,再學習、再實踐、再超越。剛進IBM時,吳士宏幾乎什麼都不會,連打字都是從頭學起,她努力學習一切相關的東西。她開始做銷售的時候,感覺到專業知識是第一大障礙,“培訓畢業隻是個模子,要把客戶的具體要求套進去再做出方案來,沒那麼容易!”在這過程中,

她給自己定下了要“領先半步”的目標,時常還有這樣的想法,“不把自己累到極點,就覺得不夠努力,對不住自己”。因此,吳士宏在辦公室裏暈倒過,吐過血,犯過心絞痛;還專門在抽屜裏備著鬧鍾,一個星期總有幾次熬到淩晨兩三點。就這樣,在付出了辛苦和心血之後,她終於發展了第一個大客戶——中遠。中遠的運輸公司業務是IBM主機,外輪代理全部是IBM小型機係列。1994年,吳士宏去了IBM華南公司,她在那裏成功地帶起了一支隊伍,與大家一起成長,一起做出了輝煌的業績。

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激發潛能成就夢想,都是因為他們懷有勇敢麵對、大膽挑戰生命中那些阻礙他們發揮潛能的缺陷和困難的進取心。當一個人懷有強烈的進取心時,那麼,在他的人生中,無論遭遇多麼惡劣的情況,還是碰到怎樣難以克服的障礙,他都會克服一切,找到自己的出路,並實現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