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風雲潮湧 第七章四處聯絡(1 / 1)

楊華下令隨軍推行的“宗教信仰自由”、“蓄發自由”、“民族平等”、“男女平等”,被世人樂為稱道,許多開明的紳士分辨時局之後,毅然舉家投奔太平天國,當他們看到太平天國蓬勃發展的繁盛之景後,紛紛歎服,驚呼比他們世代歌誦的“康乾盛世”還要昌盛時,一種報國強國之心深深地震撼了他們,紛紛放下儒家衛道士的心態,激情萬分地投入這有如追尋過千百年的強大國度。一時間,太平天國控製區開院立學、報考國家公務員的士子們如過江之鯽,讓教育部、吏政部忙得焦頭爛額。

隨著土地平均分配政策及軍功論賞政策的執行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革命,太平天國的軍隊空前龐大,龐大的軍隊、豐厚的軍餉、精良的裝備導致軍費節節攀升,幸虧楊華大力推行《資政新篇》,新興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出現萌芽,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增長。

為了盡快推進全國統一進程,太平天國的軍事聯絡官不停地出現在起義絡繹不絕的清控製區,迅速地推動了該地區的起義規模,極大地削弱了清朝在這些地方的控製能力。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成功策劃了貴州布依族起義,以及勸降雲南*造反首領杜起秀歸順太平天國,而杜起秀的歸順影響更為深遠。

“大帥,清軍又在城外叫戰呢,您看……”大將唐福順十分擔慮地說道。

“其餘各族還沒有援軍趕來?我們可與他們歃血為盟簽署了聯盟協議的呀。”杜起秀顯得十分驚訝。

“其餘各族的軍隊不是被清軍消滅了,就是迫於形勢都已經投降,此次朝廷可是出動了全省的軍隊啊。”唐福順歎道。

“此乃天意也,為了不使城中百姓慘遭屠城之禍,也使我*能延續下去,你們將我綁了,押送給朝廷吧,也許他們可以放過你們。”杜起秀低沉地說道。

“大帥萬萬不可使呀。”唐福順大驚失色大聲喊道。“大軍壓境之下,豈有完卵,你先起來吧。福順,本帥待你如何。”杜起秀眉頭緊皺地說道。

“大帥待我如親兄弟,而且不止對我如此,對所有的兄弟都如此,若大帥有難,屬下決不獨自苟且偷生於人世,受清虜欺淩。”

“既然如此,就按前麵說的去做吧,並非我有意陷你於不仁不義之地步,而是我不忍心看著你等兄弟為我一人擔下血禍之災。自我樹幟以來,蒙你等兄弟看得起,與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才為我們的族人爭取了一點點的權利,眼看大勢在望,不意卻有今日之慘敗。”杜起秀說罷,迅速地抽出劍朝自己脖子抹去。

唐福順一個箭步上前,他力大如神,立即奪下了佩劍,但杜起秀脖子上已在汩汩流血。

“大帥你何必如此灰心,雖清軍圍了前城,按目前的形勢,在兄弟們的全力死過之下,清軍一時還是奈何不了我們。擺在我麵前的卻有三條路,向太平天國救援,解圍後歸順太平天國,現在太平天國已占據大半江山,僅這西南就有廣西、四川落入其手,而且已經占據廣東,挺進福建,這南方遲早是他們的,一量太平天國攻占貴州,則雲南全境遲早會為其吞並,不如借此機會投靠,此乃上上策也。派使者繞道印度向駐守在那裏的英國求援,他們也早有並吞雲南之心,此乃中策。大帥親自奉城執表投降,此乃下下策。不知大帥意下如何。”唐福順忐忑不安地說道。

“這些年以來,我一直不按受稱帝的原因是,我不想獨立更不想憑借外國勢力分裂祖國,為一己之利而損壞我等起兵初始宗旨的事決不可行。不過,太平天國雖也是造反起家,倒也鬧得紅紅火火,大快民心。與其讓我族人民重做清朝的刀下魚肉,倒不如歸順太平天國,況且並不違背初衷。”杜起秀抑天長歎道。汩汩的血流從脖子上滑進他的胸膛,看得唐福順感觸萬千自不敢多言。

“報大帥,太平天國的信使再次要求求見您。”一衛兵恰好在門口報告道。

“他還沒有走!看來太平天國對咱們是看得挺重的,傳令下去,就讓他進來吧。”杜起秀揮了揮手。

在信使的飛鴿傳書聯絡下,南方戰區司令陳玉成,立即傳調劉慶漢、李瑞生、黃和錦等青年將領分兵進入雲南,數敗前來阻攔的清軍,雲南巡撫逃入貴州,清軍主力也隨後慌亂撤入,大理城之圍不戰而解。

半月,思慮再三後的杜起秀執大理城率全族人口歸順太平天國,楊華以其在雲南威信久遠、民眾信服,下旨冊封其為雲南行政長官,轄管全境,雲南*的歸順推動了其餘各族的民族同化進程,雲南的曆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也使銅礦等礦產資源得以源源不絕地開采冶煉,和諧的民族政策、先進的經濟手段,迅速穩固了太平天國在各族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