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龍治水 天下無旱(2 / 2)

“嗯,你這個問題問的好,但涉及的東西太多太廣,沒有十天八天說不清楚。簡單來講,對於你們這種初學者來說,紮實基礎是最重要的,然後以一龍治水,則天下無旱。”張元林隨口答道。

“嗯…….您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們在學好理論的基礎上最好以一種論治方法來解決臨床問題。”

“對,中醫流派很多,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域都有各自特點,學術之爭也一直非常激烈。比如中醫世家流派就非常有特色,‘一脈單傳’,隻繼承和發揚祖傳的理論和經驗,對某類或某種疾病療效確切,有秘方之說。但在學術上卻一直比較邊緣——見解獨到卻偏安一隅。經典理論是各家各派學說紮根的土壤,因此初學者最好師法經典中醫,等理論知識、臨床經驗都有一定積累和沉澱後再深入研究各家各派,博采眾長。”

“您說的對,以我們目前的水平肯定貪多嚼不爛。”

“嗯,別說你們,臨床十幾年的中醫師不肯勤學鑽研的話,很多也都隻是略懂皮毛,東抓一點,西學一點,根本沒把髒腑經絡、生化克製等理論搞明白,因此臨床治療有時有效,有時無效。即便有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聽到這裏,大冷天的,魯浩民覺得額頭開始冒汗了,自己不過學了三、五年,基礎也不紮實,臨床經驗也幾乎沒有,差的太遠,難怪處方無效。想了想,還是問道:“上周,我有個朋友不舒服,我幫她開了個方,吃了1副,效果不好,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嗬,服藥無效肯定是辯證、處方等環節出了問題。中醫這門學科不僅僅需要經驗,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很多症狀都是枝節,都是幹擾,要善於分析病機、抓住重點,《內徑》上說‘治病必求於本’,隻要辯證準確,處方用藥無誤,肯定是有效的,甚至在經典理論中把一些病症痊愈的時間都明明白白告訴你。”

“啊?在哪裏?哪本經典?怎麼沒一點印象。四大經典中我們隻學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魯浩民感到非常疑惑,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預測疾病在什麼時候痊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臨床上疾病太複雜,就算是感冒一周痊愈也就是這麼一說而已,實際如何大家都深有體會。

“唉,現在的課程設置確實就隻選了這兩種,很可惜,回去再好好學學經典。”

“一定。我那朋友如果過兩天還是不見好的話,我把她帶來您看看。”

“可以的。下午我還有課,得回去休息下。”

思維逐漸清晰的魯浩民暗自笑了笑,上午自己有些鑽牛角尖了,在高明醫者的眼裏,不管臨床病症、治法方藥怎麼千變萬化,其都不能也不可能脫離以“人天相應”為核心的經典理論,抓住了、弄懂了、悟透了這些理論,自然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能不取效?

非常抱歉斷更了,這段時間事情太多,幫人弄一篇論文,非常耗時耗力,隻能盡量更吧。

注1:“湯頭”指中醫湯藥方劑中各種中藥的組成,為方便記憶一般變成歌訣,稱湯頭歌。